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27|回复: 0

铭记悲剧是民族进步的杀毒软件

发表于 2010-11-22 08:04: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昨天是上海胶州路高楼大火发生的第七天,也是传统中悼念亡者的“头七”之日,上海大批市民自发到火灾现场进行悼念活动。昨天的网上到处充满生者的哀悼与泪水,菊花与烛光从胶州路向全国辐射,揪扯着无数人的心。

  那场大火又一次以极其惨烈的方式,让人们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折磨、灵与肉的煎熬。是的,又一次。因为在我国这种惨烈而伤感的悲剧,不止一次出现过。远的不说,仅仅那些进入公众视野的火灾悲剧而言,克拉玛依悲剧、洛阳东都商厦火灾、深圳龙岗大火等等,都曾以惨痛的伤亡震惊全国。

  每一次对亡者的祭奠,尤其是那些政府官员、素不相识的市民、毫不相关的网民,除了人性深处悲天悯人的情怀,恐怕还有一种潜意识,那就是记住悲剧。对,记住悲剧,记住历史风云里对人类的进步、对民族的进步最有价值、最值得镜鉴和反思的事实。就像我们每年9月18日拉响防空警报记住抗日战争,就像我们要在四川512震区建立强震纪念馆,就像我们在清明节记住先辈。

  我们希望更多人,不,应该是政府、是所有民众、是历史教科书、是集体记忆,能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记住这次上海大火,并且从上海大火那森森的火焰后,记住大兴安岭大火、记住克拉玛依大火、记住洛阳大火、记住深圳龙岗大火……不仅要记在生理的记忆细胞中,还要记在社会的组织细胞、法律细胞,成为整个民族集体记忆固化的一部分。

  我们又如何记住悲剧?常识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会冲淡一切记忆,直到消失殆尽,除非有一种力量一种方式,能不断地提醒你,方才能让记忆永恒,就像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像城市上空那一声声刺耳的警报,就像清明节那样一个盛满慎终追远文化的节气,时光流逝却冲不走心中的记忆。

  那么,上海大火后是不是应该留下点什么?不能像克拉玛依大火那样,惨剧的发生地仅仅留下一个门面,承诺的纪念馆杳无踪影;更不能像洛阳大火那样,悲剧的发生大楼被繁华的商业街所代替。如果说16年前、10年前的中国人的意识里,还缺乏对悲剧的一种深入骨髓的彻底反思,那么今天,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制度建设成为时代的热词时,我们有必要留下点什么,让后来者永远铭记这一段悲怆的历史片段。

  所以,有必要保留那座已经看起来触目惊心、千疮百孔的大楼,让那座遗址成为一座无声的纪念馆,与周围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形成鲜明对比,以这种刺目的方式提醒人们记住这场悲剧;假如真的无法保留大楼,那么有必要建立一个纪念馆,让那些悲怆的瞬间、现场的残留警醒后来者;如果无法保留大楼,也无法建纪念馆,那么有必要建立一块纪念碑,刻入所有遇难者的名字,接受政府和民众的集体致哀。

  记忆之于一个民族的进步意义,就仿佛一个民族的杀毒软件。民族在前行中有辉煌腾跃的振奋一面,也有跌倒受伤的伤痛一面,我们惯于记住欢快的喜剧,其实我们更要勇于、善于记住令人极其伤感的悲剧。只有记住悲剧才能明晰根源,才能杀掉我们身上藏匿的病毒,杜绝悲剧的发生。

  希望上海能以一种深刻的、器物化的纪念方式,提醒人们永远记住这场悲剧。(马九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