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51|回复: 0

张慧瑜:发掘文化想象力

发表于 2021-1-12 17:54: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
  来源:工人日报
  前不久,随着金砖峰会的召开,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金砖之国》。如今,中国不仅是世界加工厂,而且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市场的博弈之中。在这个意义上,人们需要从新的角度理解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并在文艺作品中有所体现。然而,当前文学、影视等文化生产尚滞后于中国经济介入世界市场的现实,我们的文化想象力依然被局限在“中国”范畴内部,或者框定在“北京人在纽约”的二元图景之中。相比之下,好莱坞电影与美国的全球战略有着更为密切的互动。
  如果说当下中国文化对外缺乏重新看世界的意识,对内同样存在短视的现象。都市小资、白领群体成为文化产品的主力消费者,造成文艺作品基本以反映城市生活为主。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打工文学的发展,随着各界对基层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表现农民工群体。不过,大众文化对农民、农民工等形象的想象相对固定化,以赵本山喜剧化的农民和王宝强式朴实善良的农民工为代表,这吻合现代主体对前现代生活的双重想象:愚昧、落后的他者和未被玷污的、圣洁的精神家园,这种想象阻碍了人们对这些群体的认识。
  近年来许多草根达人借电视选秀成名的现象,暂且不论草根明星所成就的不过是“一夜成名”式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这些出身基层的达人并没有让作为网络、电视消费主体的市民观众更多地关注和了解城市的底层,或者城市之外的农村空间,反而让这些空间被想象为盛产“奇人异事”的化外之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走转改”对于基层生活的挖掘呈现显得格外重要。
  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如何向外锚定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向内勘定中国社会内部的差异性,并在文艺作品中呈现,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是深入理解时代与国家形象的开始,需要我们拓展自己的眼光,发掘自身的文化想象力与创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