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38|回复: 0

被罩住的世界

发表于 2021-1-14 10:15: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樊北溟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教师)

最早听说《罩袍之刺》这本书,是在“一席”的演讲里。作者原老未娓娓地讲述了关于远方的故事,情绪克制、语气诚恳。什么是罩袍?它为什么会有刺?这究竟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随着演讲的逐步深入,我心中最初的一连串疑问得以一一化解。

罩袍,又称布卡(Burka),在阿富汗人们叫它茶达里(Chardari)。罩袍是一种长及脚踝,将女性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蒙面长袍,只在眼睛的位置留出些许空隙。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穿着罩袍的女人就是阿富汗人的典型形象。所以《罩袍之刺》其实是一本关于几位普通的阿富汗平民妇女的故事集。

那么“刺”呢?它其实是一种文字的隐喻。它可能藏在罩袍之中,时时刺痛着那些深受性别歧视和世俗偏见影响的平凡的阿富汗女人;也可能来自罩袍之外,每一个理直气壮地认为不穿罩袍就上街的妇女妖媚且有伤风化的男人,都是一根长满了傲慢与偏见的刺。它可能很长,由罩袍内斜刺出来,日益加深着我们与阿拉伯文化的隔膜与误解;它也可能很短,看似毫不起眼,却长久而无声地影响和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不管怎么样,千万别忘了,每一件罩袍之下都有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个体,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欢欣和眼泪、恐惧和期待在世间行走着。她们中的每个人,其实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原老未在《罩袍之刺》中为我们执着讲述的,正是这些既平凡又非凡的人间故事。

生活在巴达赫尚的古尔赞婶婶开了一家小小的烤馕铺,终年燃烧的炉火见证着她独自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的辛劳。生于坎大哈的商人瑞吉娜·哈米迪靠出售阿富汗的传统手工织品为生,正是在她的带动下,数位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的女人有了维持生计的来源。然而在一次爆炸中,哈米迪的父亲被炸身亡,她的商店也在飘摇的时局中面临着痛苦的抉择。生于赫拉特的卡瓦利是一名会“中国功夫”的武术老师,她教会了自己的学生热扎伊打太极拳,并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女子健身班。生于加兹尼的鲁巴巴是一名身患残疾的画家,她用坚硬的牙齿和柔软的嘴唇作画,却在成为网红之后,面对名与利的冲击,淡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在众多的故事里,有的人在寻找,有的人在坚持;有的人找到了,也有人迷失了。然而人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境遇也没有简单的顺与逆,每个人都只是万千世界中的一滴水,她们足够真实,并且用力活过,只是这样,便已足够了。

读《罩袍之刺》也让我想起了伊朗漫画家玛嘉·莎塔琵的《我在伊朗长大》。尽管故事发生的国度并不相同,人们却有着相似的困扰和烦恼。原来罩袍之刺一直存在。

可是这种长久存在于意识观念之中的“刺”,怎样才能被拔除呢?书中女人们的生活经历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读书,坚持,保持乐观,选择善良,对未来永远、永远充满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