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工网讯 “热线+网络、问需+上门、制度+手册、联动+协作……”这一系列新招法,正是天津市司法系统持续推动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在行动活动的创新举措。截至目前,市区两级116个公益法律服务团、民法典宣讲团1715名律师,开展“法治体检”服务3842件次,累计受益企业5848家。
自2020年1月,市司法局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网络平台,增设服务民营企业专线和信箱,全天候及时受理企业咨询和问题,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增设“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服务”专线、专栏,为企业和员工提供足不出户的“零接触”专业法律服务,汇总发布与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引。全年共接通民营企业咨询有效来电4074通,信箱咨询2件,来电转办事项21件。同时,市律师协会、各区司法局、律工委积极组织律师借助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民法典等普法宣传,开展多场网络专题培训,推出“律师讲法”民法典宣传系列短视频,形成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教育示范效应。
为了精准靶向送“法治体检”,天津市司法系统各级单位聚焦疫情防控时期民营企业在合同履行、债权债务、房屋租赁等易发、多发矛盾纠纷领域的实际法律需求,分区域、分行业主动对接民营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法律服务;同时,组建多个公益法律服务微信群,方便与企业家随时沟通联系。截至2020年底,共帮助企业处理各类民商事纠纷4208件,通过律师调解成功化解1195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逾9亿元。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普遍面临的劳资关系问题,为近千家民营企业做好国家和天津市劳动政策解读、出具应急方案,稳定用工约6万人。
同时,为推动天津市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市司法局出台《天津市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工作量指导标准》,对包括“法治体检”在内的12类公益法律服务时长折算标准进行细化规定,形成以“制度+手册+系统”为方式,以公益法律服务情况与诚信公示、评价评优、年度考核挂钩为抓手,目前,全市律师累计公益法律服务时长逾34万小时,累计捐款超过221万元。
此外,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积极与企业主管服务部门沟通协作,通过网络平台解答、上门法律服务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在丰富活动形式的同时有效满足了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实现了以“法治体检”活动为载体,多方合力共助,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