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72|回复: 0

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必只看眼下的“钱景”

发表于 2021-1-14 21:23: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科技日报
       岁末年初,多所高校公布了去年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围绕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数据中,薪酬状况成为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还有第三方机构根据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作了高校薪酬指数排名,大有以此作为高校排名依据的架势。
  薪酬状况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幸福感,公众关心毕业生薪酬无可厚非。不过,薪酬仅仅是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指标,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单位性质、未来提升空间等都是就业质量的体现。将注意力片面地集中于薪酬,无法客观描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真实情况。况且,受调查的毕业生并不是全部,相关数据会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我们承认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水平差异的客观性,但毕业院校并不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实际上,就业地域和行业的不同,往往对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影响更大。比如,一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的收入水平就有较大差距,而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因为行业流向不同而产生收入差距也是事实。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从根本上看,应体现出毕业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一些岗位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深远,但眼前的薪酬回报可能并不是最高的。比如,青年科研工作者在事业起步时达不到“大富大贵”,年轻人到基层工作更要经受各种困难的锤炼。但是,他们现在和未来能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薪酬上的数字。
  就个体而言,毕业就业质量应考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而这与学生个人理想是否实现紧密相关。去年夏天,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高分考入北大考古系引发热议。其中有不少观点认为,钟芳蓉没有选择更有“钱景”的专业,是浪费了考分。随后,许多考古界前辈为姑娘加油鼓劲,钟芳蓉还没入学就成为了考古专业的“团宠”。舆论的“逆转”,恰恰说明社会对个人理想的支持与鼓励。
  谈钱不可耻,一份不计较收入的工作是缺乏保障的,毕业生薪酬状况当然是就业质量的体现之一。不过,科学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既要在宏观尺度下比较高校的培养水平和综合实力,也要看见每一个个体的努力。无论如何,每一个人为理想奋斗洒下的汗水都不应该被辜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