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40|回复: 0

“夜校”点亮新生活(一线行走)

发表于 2021-1-16 14:54: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群众的每一处困难、每一个诉求,主动关切,认真解决,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
  这一年多来,西藏拉萨市柳梧新区的干部们多了一项新任务。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兼职当起“夜校”老师。虽然经常“白加黑”,柳梧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朱胜军却乐滋滋的。
  加班为何?原来,柳梧新区有不少群众是从昌都市贡觉县易地搬迁而来的,适应新环境,还需要有个过程。“电梯怎么用?”“过马路为啥要看红绿灯?”“城里的工作节奏怎么适应?”……如何给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朱胜军和同事一直在思考。
  入户走访过程中,朱胜军发现,大家的许多困难都是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带来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就要想办法破题。
  白天要上班,晚上开堂课?有人提出了办“夜校”的想法。说干就干,朱胜军和同事们列起了课程大纲,大到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小到城市生活常识、本地方言,凡是和搬迁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都找人来讲。
  课堂开起来了,如何讲到大家心坎里?朱胜军说,每次上课,干部们都要下足功夫,做充分准备。从授课内容的选择到课程进度的安排,再到难易程度搭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要真正融入群众生活的一点一滴”。
  为了能设身处地地为搬迁群众考虑,“夜校”里的老师换了一拨又一拨。民警讲交通规则、防骗知识,社区工作人员关注衣食住行、生活小事,随迁干部鼓励大家放下乡情、主动拥抱新生活。全方位的讲解、关怀,渐渐解开了不少人的心结。
  阿松、普普姐妹俩刚进“夜校”上课时,由于语言不适应,总躲在后排,也不爱与人交流。授课老师注意到后,为她们开起了“小灶”。经过多次课后补习,两人的拉萨方言越说越熟练。渐渐地,路上遇到教过自己的老师,她们都会主动打招呼,聊聊生活的变化。
  走出深山、搬进楼房后,更要稳得住、留得下。这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还需要干部们继续用心书写。
  40多期“夜校”,照亮了这些“新拉萨人”融入城市生活的路,也在干部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对群众的每一处困难、每一个诉求,主动关切,认真解决,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这一点一滴的努力,就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