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即将过去。依照惯例,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示了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这种新型“轻遗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应用链条和路径也更加清晰明确,也逐步被社会认知、喜爱和应用……

>
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公示名单、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实验基地旧址。这是被誉为“亚洲第一台”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曾获得“95’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国家最高荣誉。(图片来源:中国航发涡轮院)

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公示名单、建于1956年的湖州市善琏湖笔厂工业遗存保护状态良好,能够体现传统生产技艺的完整流程。马雨墨摄

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公示名单、曾是常州国有四大棉纺织厂之一的常州大明纱厂,是中国纺织工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供图: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

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公示名单、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的庐江矾矿始建于1956年。所在地矾山自唐中宗年间开采明矾,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庐江矾矿拥有从手工到机械化采炼的遗迹,是矾工业的“活化石”。王雨晨摄
老工业城市
工业遗产项目优先
2020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申报通知,凡1980年前建成的厂房、车间、矿区等生产和储运设施以及其他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都属于此次申报范围;通知中呼吁“切实将一批代表性强、保护利用价值高的优秀项目推荐上来”;同时,也明确给出了鼓励方向:“大运河沿线、老工业城市的工业遗产项目优先推荐。”
“国家工业遗产”的发展思路和实践,是工业文化进步的重要途径和标志。早在2016年,工信部与财政部就发布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在中国已经跃居世界制造大国之际,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进而将工业文化作为提升中国工业自身和外部多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发出第四批申报通知两个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开发银行于2020年6月2日发布了《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强调“应突出强调其保护方式的灵活性,寓保护于利用之中,让工业文化融入群众生活,真正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施方案中,也明显借鉴了一些工业城市的经验,将工业遗产与城市功能更新、文化保护传承结合起来,甚至引用了“生活秀带”的规划理念。
2020年末推出的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可以视作是一系列塑造中国工业新形象的阶段性战略成果。
大运河沿线
出现工业遗产
由于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内涵限定,导致活态的大运河沿线诸多近现代发展例证未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范围。此次第四批工业遗产评定做了一件大好事,将“大运河沿线”列为优先考虑要素。受此鼓舞,大运河沿线至少有5省的项目申报入选,包括山东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州机床厂”、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双沟老窖池群及酿酒作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湖笔厂”、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口子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洛阳耐火材料厂 ”“洛阳铜加工厂”。
常州既是大运河文化遗产重要节点,也是近现代工业先行城市。此次入选的大明纱厂,其前身是1921年由吴县张云搏、杨翼之等创办的“利民纱厂”,于1954年公私合营。大明纱厂见证了中国纺织工业的百年沧桑巨变,也是运河城市历史发展的实证。所以此次大运河沿线出现的工业遗产,可以喻为一个重要的“衔接环”,延展了大运河由农业文明转至工业文明阶段的价值链,也可为今后大运河世界遗产扩展项目“备好粮草”。
必须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大运河沿线的工业遗产内容,都与“大运河”内涵有逻辑关联。下一步的工作,则期待文化遗产与工业遗产方面的专家和管理者能够尽快辨识、梳理好相关项目,使大运河的“活态”价值得以无缝衔接和展现。
怎样才算一个
理想的工业遗产?
从第一批申报项目开始,“国家工业遗产”的判定标准,始终强调文化遗产“真实、完整”的核心特点。如果我们悉心比对历次入选项目,就可以发现其中任何一项都远远不只限于保护一两栋历史建筑,而是具体列出了非常多的相关“物证”,也就是更趋于能保存和阐释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空间。
“北京电报大楼”排在了此次公示项目的第一号。其中不仅包含位于西长安街上的北京电报大楼建筑,还有曾经使用的7512(丙)型电子管无线收报机、BD055型电传打字机、北京电报局牌匾、晶体管电子式计费设备程序操作表,甚至电报投递用摩托车、1952年版《标准电码本》、北京电报局营业日戳和营业时间牌都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最令人兴奋的是,每天都能听到的《东方红》报时曲音乐也被包含在内。
山东申报了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的“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这个项目包含了日式厂房、厂长办公大楼、水塔、油库、厂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寓所,还有不同时代的日本剪冲机,西德车床,德国克虏伯公司、英国、俄罗斯等国生产的百年钢轨,1911 年汉阳钢铁厂生产的钢轨、蒸汽机车牛钟以及档案资料……这些单体工业产品或用品,个别呈现时意义不大或者文物价值忒弱;但是整体合并集成,则彰显出难得的历史进程“大观”现象。
于是,一个新的传播难题随之出现了。拿到“工业遗产”后,价值阐释方法是啥样的?应在多大的空间内展示?一项理想的工业遗产,价值认定过程只是前奏;依照“保护优先,以用促保”的基本原则,价值阐释利用才是大部头的重头戏。由于工业遗产的所有者、申报者大多不是文化遗产专业工作者,甚至从来没有展示传播的经验,于是我们在各地看到的工业遗产利用案例,也就呈现了价值确定与价值阐释相互脱节的现象。比如,有些只突出工业建筑而忽略了空间整体信息;有些则将遗产内容摆放在参观路线上烘托气氛而忽视了原址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