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0|回复: 0

上海市总提议“脱钩”,更好织密保障网

发表于 2021-1-24 11:21: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之后,如何再靠前一步,提升申城社会保障精细化水平?“娘家人”的目光始终聚焦长效机制建设,织牢织密保障网,积极回应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两会期间,市总工会专门提交了《关于调整低保家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计算办法的建议》的提案,呼吁及时调整低保家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计算办法,鼓励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通过就业增加收入,提高家庭成员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因就业而增加经济负担。

收入豁免标准作用大

历年调整分三阶段

什么是低保家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根据市民政局的相关文件,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实际就业行为、月劳动收入(包括计时制劳动收入等)达到本市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人员,其本人的收入将按照豁免标准予以免除,其余部分计入家庭收入。也就是说,豁免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低保家庭资格的认定。

提案中明确指出,自2002年收入豁免实行以来,标准共历经了11次调整,从最初的50元逐步上涨至870元。提案以表格的形式详细梳理了历次调整的幅度及其与低保标准的对比。

通过详细对比,提案中将豁免标准调整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至2007年,特点是标准制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第二阶段,2008年至2016年(2009年除外),对标最低工资标准制定计算公式,调整幅度按计算结果执行。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豁免标准已偏离计算结果。提案中提出,三个阶段的收入豁免标准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变化过程是:第一阶段实际值低于理论值,第二阶段持平,第三阶段实际值高于理论值。

标准多年未调整

影响低保家庭

自2016年后,本市的豁免标准未再有调整,提案结合了多方统计数据和实际情况,对此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收入豁免标准连续多年不调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就业人员实际低保标准(包括收入豁免)增长缓慢。文中举例称,2020年低保家庭就业人员的实际低保标准为2110元(低保标准1240元,收入豁免标准870元)。目前的收入豁免标准调整于2016年,若剔除物价上涨因素,低保家庭就业人员实际低保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9%,低于同期本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5%的年均增长率。

其次,收入豁免标准连续多年不调整,扩大了就业人员实际低保水平与本市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差距。文中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相关数据作为衡量标准,指出因收入豁免标准多年未调整,低保家庭就业人员的实际低保水平,已不能让其维持与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相当的生活水准,生活水平处于一种相对下降状态。

提案还指出,收入豁免标准多年不调整,使就业低保家庭实际人均收入相对下降。自2016年后,低保就业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纯低保家庭相比,也处于一种相对下降状态,削弱了低保家庭通过劳动提高生活水平的积极性。

建议“脱钩”

提出新计算公式

现行的收入豁免标准计算办法已执行多年,其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建立在最低工资标准每年正常调整基础上。面对发展的新情况和政策执行中的新问题,市总工会在提案中建议,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计算办法与最低工资标准脱钩。

之所以建议脱钩,市总工会在提案中给出了详细的理由,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两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分配当中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企业分配中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出现异常时,低保家庭就业人员的收入豁免标准就可以承担起对劳动者最低生活保障的托底功能。

如何更精细化地做好收入豁免标准计算,市总工会在提案中也给出了自己的计算公式。市总工会提出,以政府统计部门的城镇20%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参数,计算低保家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是最为适宜的办法,计算公式为:20%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支出-低保标准=收入豁免标准。

提案中进一步论述了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并进行了验证。市总工会认为,该公式不仅能及时调整低保家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还能确保就业人员低保水平随本市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而增长。在验证计算中,根据提出的公式,2020年的收入豁免标准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3元,调整为973元。若按CPI上涨幅度计算,应调整为974元,两种方法推算的结果基本一致。

市总工会进一步建议,民政部门加强和统计部门的沟通协调,由统计部门每年按时提供必要的统计数据,民政部门根据公式做好收入豁免标准调整计算工作,进一步提升上海社会保障精细化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