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3|回复: 0

11位委员联名呼吁:多举措稳住公共就业服务队伍

发表于 2021-1-24 11:22: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以帮扶他人就业为己任!在沪上各区都有一支就促队伍,然而他们的职业稳定性却出现了问题。

今年两会,市政协委员、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廖瑛等11位委员联名递交《关于稳定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全力保障促进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指出目前各区就业促进中心队伍不稳定的现状,呼吁通过参公等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上海的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一线就促人员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全市就业促进中心共帮助上万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帮扶引领成功创业逾万名,全市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百万人次。

疫情暴发,全市就业促进中心第一时间出击,冒着风险深入企业,在援企稳岗的失保金返还、困难企业政策补贴落实等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全市就业促进中心的员工未雨绸缪,跨前一步为大学毕业生寻找就业岗位,搭建供需平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千家万户的福祉。”廖瑛委员指出,截至去年12月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这份“成绩单”中,全市“稳就业”工作能取得如此成就,这支一线服务队伍功不可没。

骨干人员近年出现流失

然而,廖瑛委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各区就业促进中心队伍出现不稳定,骨干人员不断跳槽。相比于鼎盛时期,全市各区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目前不到半数。

为何如此?廖瑛委员表示,一个原因就在于,自2003年起市就业促进中心参公,此后全市社保、医保系统也接连参公,“可是各区就业促进中心却被挡在了参公的门槛之外。”

廖瑛委员指出,就业促进中心是事业单位,承担的却大多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且是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就业工作,所担负的职责与其地位和待遇不相匹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又高,因此员工队伍不稳定,流动率较大,且越是骨干员工,流动越频繁。稳就业的队伍自身不稳定,对促进就业工作也造成较大影响。

建议打开职业天花板

在这份联名提案中,委员们建议,作为公共就业服务及管理的队伍急需规范和稳定,参公是目前形势下的不二选择。

“如果不能全员参公,至少应该给予能力强、业绩优秀的员工一部分参公名额。”廖瑛委员指出,打开职业的“天花板”,就能吸引这些年轻人留在一线,稳定就业服务和管理队伍,更好地帮扶就业。

廖瑛委员表示,目前全球疫情蔓延造成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再加之新老产业接续、新旧动能转换将处于阵痛期,上述因素都将为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带来一定压力。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能高度重视就业队伍稳定的工作,并对公共就业服务与管理的队伍开展调研,切实解决就业促进中心的参公问题,规范并理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管理职能,从根本上保证上海的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稳步推进,以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