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3|回复: 0

时潇含:不一样的“吃货”——评《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

发表于 2021-1-29 14:33: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曾高飞
  18岁出版第一本散文集《云在青天水在瓶》,销售接近十万册。20岁出版第二本散文集《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亦成畅销书。如今第三本散文集也已经交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在规划出版中。如此开挂的人生奔跑和文坛逐梦,却是一个1999年出生、才21岁的深圳女孩完成的壮举。
  她叫时潇含,祖籍江西彭泽,现居深圳。目前就读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国里尔政治学院交换生。时潇含很早就显露出了突出的文学才华,曾获第七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现场作文比赛高中组特等奖,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十佳小作家”称号。
  前些天,认真地品读过她的《云在青天水在瓶》。那些似曾相识的少年心事,那些空灵无羁的文字,那些趣味盎然的思想,都让人重温自己的少年成长,不忍释卷。
  最近又收到时潇含的新作《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翻读之下,喜悦更进一层。
  如果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作为文学少年的时潇含在中学时代零星发表的文章的总结,其中既有少年的激情,又有那个年纪的不成熟的话,那《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却是作者告别以前的幼稚和无序,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两本书是有着质的区别的。
  民以食为天,吃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让古往今来的文化人着迷。《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没有宏阔的乡俗,只是采撷自己家乡、所生活的城市,以及足迹所及的异地美食入手,娓娓道来,间杂乡土,人生感悟。让人觉得读文章就像与作者一起游山玩水,品味人世美味。也许,那些美味,我们都吃过。但没想到身边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原来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情怀,如此动感的思绪。
  尽管仍在阅读之中,不得不说,从《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开始,时潇含的文风和思路走向成熟,一个年轻的作家正在脱颖而出,迎面走来;相信她的第三本,以及以后的作品,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我也是一个吃货,也喜欢把吃过的东西形诸文字。这种吃,倒不是追求山珍海味,而是发掘隐藏在寻常巷陌中那些与众不同,难以忘怀的小吃。很羡慕年轻的时潇含,能够背起行囊,说走就走,一边玩一边吃,一边吃一边悟,一边悟一边写。这才是率真的性情,本真的生活,人生应该有的样子。有一张嘴,带一支笔,一路玩,一路吃,一路写。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人生,没有比这更让人艳羡的生活了。当年的席慕容、三毛也是这种活法。
  人生在世,既要有崇高理想,认真奔跑,努力逐梦,也脱不了人间烟火,满足口腹之欲。也许梦想是内心的驱动力,吃是最直接的动力。已经迈过21岁门槛的文学少年时潇含,正是吃吃玩玩,无忧无虑的时候;但她又比这个年龄的女孩高出一筹,活得更有声色。她用细腻的笔触、美丽的文字,把玩过的、吃过的、感悟到的,都记录了下来,与众生快乐分享。
  米酒、糍粑、粉条、粽子、锅巴、腌菜……在《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中,时潇含信手拈来,皆成隽永篇章。那些文字,都是入了味的,它们穿过那些散发油墨清香的纸张,扑面而来,让人唇齿留香,咀嚼反刍。
  时潇含在《梅林农批市场一日游》一文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没有想到我巨大的快乐源泉,竟然就是这么一条湿漉漉、臭烘烘的小路。这段话极富人生哲理。其实,布满荆棘的文学之路,也是这样一条“湿漉漉、臭烘烘的小路”。听说,时潇含已经决定把写作既作为梦想,又作为以后的谋生手段。这条路不容易,希望她坚持到底,从中找到“巨大的快乐源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