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5|回复: 0

岁月悠长,年却不老

发表于 2021-2-2 06:46: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年踮着脚尖,轻轻地走来。在越来越浓的年味里,透过时光的距离,我看到那些“年”散落在悠长的岁月里,刻着时代的烙印,凝聚着亲情的故事,留下一个个喜悦的笑脸。
幼年的我,随当兵的父亲南来北往地飞,对新年的期盼,多是穿新衣、吃糖果,在浓郁的肉香里,在有压岁钱的欢喜里,满足着小小的、快乐的心。
真正触摸年的脉搏,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候,父亲终于可解乡愁,我的生命中从此开始多了一项使命“回老家过年”。第一次回老家过年,驮着满袋的大米,夹着化冻后滴水的带鱼等成堆的年货,挤了几个小时的短途火车,坐了一路公交。下车后,将繁华的被父母称为“工地”的城区抛在身后,走进荒凉的村庄。漫天的星斗,微弱的星光下,对面蓦然有一个身影,试探地叫起来弟弟的名字,原来是爷爷来接我们了!那一刻,如释重负,终于到“老家”了!
老家很冷,真的很冷,但也很暖,暖的是那份亲情。走进老家那简陋的小院,三棵老枣树在寒夜伸展着枝丫。奶奶的窑洞里,两张桌子已摆放整齐。奶奶、叔叔、婶婶热情地迎过来,拉着我们姊弟问寒问暖。就连怀中的小堂弟,也好奇地张嘴呀呀着。
贫寒的岁月,所能拿出的最好的食品就在这里啦!煤炉上的一道道端出肥厚的肉片、香嫰的鸡汤、敦厚的扁垛、洁白的银条……就在热腾腾的氛围中,一句句祝福的话、一字字嘱托、一个个红包伴随着美酒飘香!
很多年来,父亲把“回老家过年”当作一年中神圣的时刻。那个小小的院落,是父亲深深的眷恋和精神的家园。跟随着父亲,我见证了在深沟里的小院盖起新房,通了水电,有了电视,和全国人民一起看春晚……小院一年年盛满岁月的故事。
爷爷、奶奶去世后,叔叔们也有了自己的新房。时代在发展,荒废的小院早已盛不下后一辈人奋斗的足迹。后来的年,父亲的家宴搬到了宾馆。初二,传统回娘家的日子,父亲也是早早就定好了包间。团团圆圆的大桌子上,已是色香味俱全、丰富多姿的美食。我们姊弟相继给父亲敬酒,父亲讲述那些过往的事情,嘱咐我们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母亲则笑吟吟地摸出红包,听着晚辈们声声的拜年声,舒心而欣慰。
时光飞逝,每年的年,都被时代和时光富裕了不能忘却的印记,深刻而温暖。有被父带领着跟随涌动的人流看整条马路的灯火,也有搀着父母徜徉在公园里的灯展;有父母牵着我们放鞭炮的欢乐,也有父母看着孙辈点燃烟花的微笑;有父亲用宽厚的肩膀顶着我挤在集市上买糖果,也有我搀扶着父亲去景点看庙会上的大戏……
2020年的新年,父亲早早去订了酒店,团圆宴却没能如约而至。今年,疫情依然严重,深圳的弟弟、北京的妹夫和侄子,同样响应国家的号召,就地过年。父亲过年团圆的愿望又不能实现了。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早早作了打算,接父母来家过年。利用网络的高科技,全家来场云团聚,同一时刻,看春晚,吃年夜饭,说祝福语,抢新年红包……
在父亲满足的笑容里,那个曾经温暖的小院,一定又走进了他的梦里……
岁月悠长,年却不老。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过年”这个最美好的传统佳节,依然动人心弦,那醉人的年味也依然醇厚飘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