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80|回复: 0

做好“文化养老”这道题

发表于 2021-2-3 19:42: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方面。实现“文化养老”,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而言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老年人文化生活是否充实?老龄文化市场供给是否充足?为了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乐”,政策顶层设计如何完善?家庭、社会、组织机构如何协同发力?
  老年人群体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加
  一楼有乒乓球室、卡拉OK厅,二楼有舞蹈、保龄球、台球厅,三楼有羽毛球馆……这不是某个健身房或体育馆,而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利泽中园的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在这里边聊天边开展文体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退休后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追求“老有所乐”。
  “随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健全,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开始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晶表示,我国目前老年人中一半以上为年龄在60至69岁之间的“低龄老人”。他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的养老储备、有钱有闲,被称为“新老年人”。“新老年人”愿意参与更具拓展性的文化活动、购买品质较高的文化产品、享受更具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同时,他们中大部分人能学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并且能接受知识付费、网购、网络社交等新观念。因此,未来老龄文化产业“年轻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老龄文化市场尚待细分,市场培育和监管有待强化
  老年人渴望更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整体上看,“文化养老”仍面临很多现实困难:广场舞源自老人的自发组织,但因场地和音响扰民问题引人非议;老年大学本意是让老人继续学习,但在很多地方变成了活动中心,缺乏靠谱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
  传统文化活动不能尽如人意,新型文化产品也存在市场细分不够、监管力度不足、资本意愿不强等问题。不少老年旅游团没怎么用心琢磨客户的文化需求特点,有老人抱怨“花大价钱去国外旅游,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文创产品或影视作品缺乏老年视角……随着政府和社会对老龄人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文化占老龄事业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激发老人自主意识,相关方各司其职、各担其责
  “应对老龄化的关键不仅在于养好身体,还要养足精神,鼓励老年人追求独立、自尊、自主、丰富的生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表示,老有所乐,除了享受由别人提供的热闹,还得激发老人寻找自己的兴趣。“例如广场舞,其实是老人自发寻找的锻炼、社交方式。社会管理不应对此‘一刀切’制止,而应考虑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场地。”
  为释放老年文化事业活力,需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社区、机构、企业和家庭缺一不可,要各司其职、各担其责。(据《人民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