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2|回复: 0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 “7.16”事故

发表于 2021-2-3 20:16: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0年7月16日,位于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
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
域造成污染。事故造成作业人员1人轻伤、1人失踪;在灭火过程中,消防战士1人牺牲、1人重伤
。据统计,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其中原油泄漏总量63315.72吨、价值为
14977.71万元,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损失价值7352.48万元。违规进行加剂(脱硫化氢剂:含85%双氧水)作业。在油轮暂停卸油作
业的情况下,继续加入大量脱硫化氢剂,造成双氧水在加剂口附近输油
管段内局部富集;
• 输油管内高浓度的双氧水与原油和水接触发生放热反应,致使管内温度
升高;
• 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双氧水与管壁接触,亚铁离子促进双氧水的分解,
使管内温度和压力加速升高,形成“分解-管内温度压力升高-分解加快
-管内温度、压力快速升高”的连续循环,引起输油管道中双氧水发生
爆炸,原油泄漏,引发火灾。①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整个罐区管理混乱,层次较多,没有执行“谁主
管,谁负责”的原则,造成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监管不到位。
②变更管理不善。此次作业,加剂工艺发生了变更,原油硫化氢脱除剂生
产厂家由瑞士SGS公司改为天津辉盛达公司,硫化氢脱除剂的活性组分由有
机胺类变更为双氧水,但是事故单位没有针对这一变更进行风险分析,没有
制定完善的加剂方案。
③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监管不力。事故单位对加入的原油脱硫化氢剂的安全
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直接将原油脱硫化氢处理工作承包给天津辉盛达
公司,天津辉盛达公司又将加剂作业分包给上海祥诚公司。④天津辉盛达公司的加剂方法没有正规设计,加剂方案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违反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关于新产品应“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的规定。
⑤天津辉盛达公司在加剂作业中存在违规加注行为。其作业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
下,违反设计配比,在原油停输后,将22.6吨“脱硫化氢剂”加入输油管道中。
⑥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联油均未对原油硫化氢脱除剂及其使用进行合法性
审核和安全论证。
⑦原油接卸过程中指挥协调不力,层次较多,管理混乱。
⑧应急设施基础薄弱。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消防设施失效,罐区停电,使得其
他储罐的电控阀门无法操作,无法及时关闭周围储罐的阀门,导致火灾规模扩大。1.化学品危险性信息至少应包括:
1)物理化学危险性
a.物化性质,如物态、形状、颜色、气味、沸点、密度、溶解度、闪点、爆炸极限、自燃点、引燃
温度、PH值、饱和蒸气压、熔点、燃烧热等。
b.腐蚀性数据,如腐蚀性以及对材质的不相容性等。
c.物质稳定性,如受热是否分解或聚合,起始放热温度(应说明测试条件),放热量;暴露于空气
时是否稳定,被撞击、摩擦时是否稳定等;是否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等。
d.混存的危险性,如与其它物质混合时的不良后果,混合后是否发生反应,混存避免接触的要求
等。
e.化学品泄漏处置方法。
2)健康危害,包括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吸入危害2.工艺技术信息至少应包括:
1)工艺原理资料。
2)物料平衡表。
3)带控制点的管道仪表流程图(P&ID);工艺物料平衡图(PFD)。
4)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的安全操作范围或正常操作范围。
5)工艺描述,包括潜在的副反应和失控反应;注明是否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
艺及国内首次使用的工艺。
6)设计的物料最大存储量。
7)超出操作范围的后果描述。3.工艺设备信息至少应包括:
1)材质、设备选型。
2)设备数据表。
3)管道数据表。
4)危险场所(爆炸性气体环境或可燃性粉尘环境)划分图。
5)电气防爆防护等级。
6)泄压系统设计及其设计基础。
7)通风系统的设计图及计算书。
8)适用的设计标准或规范。
9)仪表控制系统。如基本过程控制系统(BPCS)、安全仪表系统(SIS)、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
(GDS)等。
10)电气系统图,如单线图、接地连接线图等。
11)安全系统,如联锁、监测或紧急停车系统等。
12)厂区平面布置图、设备平面布置图、地下管网布置图。
13)消防系统的设计及其设计基础。
14)应急系统,如紧急报警和通讯系统,备用电力系统(如柴油发电机或UPS)等。安全生产信息管理要求
(1)全面收集安全生产信息。
(2)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信息。
(3)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
★建立管理制度:时间间隔、途径、识别、应用。
★明确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法律事务部?安全环保部?
★明确责任部门:按职责分工,各部门收集本专业所涉及的安全生产信息。
★转化并利用:转化为企业制度并及时更新。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信息范围及信息的识别;
(2)信息获取的途径:
(3)信息获取的周期;
(4)信息获取及分类管理的责任部门;
(5)信息分类管理的要求;
(6)信息利用的范围;
(7)信息培训的管理及更新;
(8)信息的符合性评价;
(9)信息管理的奖惩管理。安全生产信息的主要来源
(1)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项目工艺技术包的供应商或工程项目总承包商的基础工艺技术信息。
(3)设计单位的详细工艺系统信息,包括详细设计图纸、文件和计算书等。
(4)设备供应商的设备资料,包括设备手册和图纸、维修和操作指南、故障处理等。
(5)设备和管道完工试验报告、单机和系统调试报告、监理报告、特种设备检验报
告、消防验收报告、职业卫生验收报告、设备检验检测报告等资料。
(6)企业各阶段完成的安全评价报告、危害识别与风险分析报告、安全检查和安全
审核报告等资料;
(7)法律法规、标准、政府规范性文件和要求。
(8)企业内部的事故调查与分析报告和同类企业的经验及事故教训。
(9)上级单位和政府的应急预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