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开拓进取、守正创新中展现出了新气象、新面貌。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高举思想旗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人民群众心中扎根铸魂。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乡土讲师团”评选大赛。图片来源:齐鲁先锋号 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东土屋村,“书记广播电台”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变“一人讲”为“大家讲”;在济宁市汶上县,“乡土讲师团”说乡音、举实例,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耳走心。
陕西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著作,在三秦大地形成学习热潮;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组织宣讲团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精神文明教育助力疫情防控
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动员群众参与疫情防控,为抗击疫情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千名“跑腿志愿者”代购代办战疫情暖民心。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2020年初,新冠肺炎袭来,全国各地纷纷驰援荆楚大地。湖北省广大志愿者冲锋在前,下沉社区,织起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志愿者疫情防控网络。为了响应紧张的抗疫行动,湖北各地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转化为“社区防疫指挥部”,将“为民、惠民、利民”的创建初心转化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战疫决心,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一时间发出《疫情面前,强信心、筑同心、暖人心倡议书》,引导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依法依规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协查排查、文明劝导、设施消毒、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50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120多万名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一抹“志愿红”飘扬在基层抗疫主战场。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山东省各级文明办迅速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相关辅助工作。一个个讲科学防治、传权威资讯、做心理辅导、解生产难题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全省“破土而出”。2020年,约有8.3万个志愿服务组织、282万名志愿者活跃在疫情防控战场上。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大爱义工联合会为医护人员带来生活物资。图片来源:十堰日报 文明实践浸润生活日常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推进。积极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精心设计项目,完善服务流程,“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受到基层群众广泛迎。
吴献高是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东就村驻村扶贫干部,同时也是凤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他拿起话筒是“村村响大喇叭”播音员,站上讲台是“农民夜校”讲师,登上舞台又是用苗歌传递党的好政策的歌手。
拿得起话筒,扛得了锄头。在湖南,像吴献高这样“本领高强”的文明实践志愿者还有很多。在乡镇村落、田间地头,一个个志愿者基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将“讲”与“演”结合起来,传播“新”声音和正能量。
文明实践志愿者对留守妇女进行“产业富家,妈妈回家”苗绣手工技艺培训。图片来源:湖南文明网 在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群众需求,从“小切口”入手,做活文明实践大文章,探索形成了“蓝田新婚礼”“志丹文明大篷车”“城固乡贤说事大院”等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经验做法,为深化拓展建设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提供了陕西路径。
   在陕西“蓝田新婚礼”现场,新人诵乡约、立家训,让整个婚礼既热闹又不失庄重。图片来源:三秦都市报 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全区138个中心、2.2万个所(站),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1万余场次,直接服务对象超过2900万人次,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入脑入心,用贴近民生的志愿活动服务群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