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回复: 0

抗疫战场上的“侦察兵”:快速反应、通力协作、小发明提高核酸检测准确性

发表于 2021-2-5 15:13: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4小时内,检验工作者完成超过1万例标本的检测。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2月1日电 (陈静 陈思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不仅有“白衣战士”、流行病学调查者,还有默默无闻的检验工作者。他们是开展核酸检测的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侦察兵”。快速反应、小发明增加检测准确性、通力协作……“侦察兵”们在抗疫的战场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华山医院检验科主任关明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1月21日凌晨2点,他正站在华山医院虹桥院区核酸检测实验室外的通道口,焦急地等待着肿瘤医院核酸检测标本的送达。几个小时前,他接到紧急通知,需连夜加班开展核酸检测,并在次日早上8点前反馈结果。

  1月20日,上海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可疑标本,启动相关“闭环管理”医院全面筛查,多家医院临时受命紧急开展核酸检测。关明清楚地记得,凌晨2:30,两批标本先后送到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凌晨3:30,他主动请缨,接下了又一批检测任务。经过昼夜奋战,次日8:00前,1097份检测报告正式上报。

  20日晚,中山医院检验科多名工作人员亦赶回医院,与夜班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紧急任务。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告诉记者,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病毒检测工作,科室专门抽调了近40人作为核酸检测后备人员,分成几组,随时待命。

头戴面屏、口罩,身穿防护服,戴两层手套,重复加样操作,检验工作者常常汗流浃背。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供图
  当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亦接收了可能密接的人员样本。该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徐锦告诉记者,凌晨3:00、凌晨5:00……5个批次标本陆续送达儿科医院,通宵奋战后,共完成3311人次标本检测,21日中午12点前完成检测结果并上报。

  “其实,每个人早都已经动员好了。”郭玮说,“接到紧急任务之后,全员报名、高效调配、服从安排,毫无怨言地完成任务。”关明也感同身受:“接到任务,我在群里问大家谁能赶来,短短几分钟十几人报名。”有着23年党龄的关明说:“共产党员纷纷带头报名。”

  据悉,完成任务后,几家医院的“侦察兵”们并没有停歇,紧接着配合各自医院开展了进一步扩大范围的检疫。24小时内,检验工作者完成超过1万例标本的检测。

  头戴面屏、口罩,身穿防护服,戴两层手套,重复加样操作,常常汗流浃背……这对检验人员来说无疑是体力和眼力的双重考验,对此,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副主任技师蒋浩琴深有体会:“反应要快、手速要快,还要认真仔细,平均每个执行大筛查任务的检验人员一晚上下来大约要手工加样上千次。”据关明介绍,核酸检测操作高度重视检验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专业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保证加样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开动脑筋,有了自己的小发明。中山医院重新设计定制了放检测标本试管所需的96孔板,在原本12孔一行、一共8行的基础上往前增加了一行。据介绍,如此一来,加样过的试管往前移一行,和尚未加样的试管保持一行的间隔,确保不会重复或者漏加样。完成每一个核酸样本的检测,背后都是试剂准备人员、操作技术巧手、报告审核员等的通力协作。郭玮说,每一个检验小组,都是一支精密合作的“战队”。

  据悉,自2020年4月以来,在抗疫战场上,中山医院完成了28万例左右标本核酸检测,华山医院完成18万例,儿科医院每月固定检测近30000例。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上海或将迎来因返乡产生的核酸检测需求。据了解,“侦察兵”们表示,已做好取消休假、全员待岗的准备,随时开足马力。(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