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41|回复: 0

穿行在“浙江屋脊”的信使

发表于 2021-2-7 21:26: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泉作伴,松风为邻,这是丽水庆元邮政分公司左溪邮政支局投递员胡常康的工作状态。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份难得的休闲,对他却是一种无言的坚持以及18年的坚守。

  被人需要也是一种价值

  2002年初,25岁的胡常康应父亲的要求,回到庆元县左溪镇当上了投递员,从此一辆自行车、一个斜挎包,就成了他工作路上的无言伴侣,从驻地左溪镇出发到所有信件投送完毕,需要十来个小时。“刚接手这份工作的时候,与心理期望存在落差。”胡常康坦言,自己也是在“混日子”的状态中过了三个月。他的“不在状态”,父亲看在眼里,便私底下托胡常康的同事捎话,“我孩子我知道,他只要认真做了,肯定会比别人更出色。”

  言语的鼓励让他试着去找回原先做事认真的自己,入职半年后的一次普通投递,则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这份工作的意义。那年6月,左溪镇竹坪村一个叫胡培青的老人拦住了胡常康,却欲言又止,细聊之后,胡常康得知老人需要买几张粘蝇板,这东西要到镇上买、一来一回诸多不便,虽然与自己见过几次面,但老人也不敢冒昧。得知情况后,胡常康第二次进村,就把粘蝇板送到了老人手中。看着他们淳朴的笑脸上写满的谢意,“这种感觉很舒服,被人需要也是一种价值。”胡常康说,他分管片区的老百姓很实在,“你对他们好,他们会加倍对你好。”

  幸福背后的“苦楚”

  2006年,台风“桑美”袭击庆元,左溪片区遭遇重大损失,胡常康的自行车也被洪水冲走。没多久,他的“座驾”也变成了摩托车,投递更快了,给老百姓捎带东西也更便捷了。大到煤气罐、米,小到药品、蔬菜,农家用得到的都曾在他的车上出现过,为了便于运输,他还自费焊接了一个行李架。“嘀嘀”的喇叭声响起,带给当地村民的,是一种期盼的兑现,更是一份难得的满足。

  如果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那这份幸福背后的“苦楚”则少有人知。胡常康记得,刚开始他负责的片区多为机耕路,而各个村子间隔的距离少则两三公里,远的需骑行半个小时,而且由于路网没有形成,通常一封信送完了,要绕回上一个点才能骑上车,错过饭点也是常事。“骑摩托车摔倒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

  胡常康回忆说,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农历正月十六,当天路上的冰层在太阳的照射下慢慢融化,经验丰富的他小心翼翼开车,但仍与摔倒再一次遭遇,人连同车一头栽进了路边的水沟里。等他赶到梅树村村主任毛茂脚家时,正逢其给孙子办满月酒,“你怎么弄得跟水牛一样赶来我家喝喜酒啊?”面对这样的玩笑话,胡常康尴尬地笑了笑坐上了餐桌,“不多不少,刚好两桌人。”

  他是大家的牵挂

  主业之余,胡常康还是一把“调解”的好手,他利用自己熟悉村子情况的优势,巧妙化解了多起村民间的矛盾,让彼此重归于好,更进一步树立了“信使”在村民心中的形象。留香村村民胡守荣说,全村人都知道胡常康,他的工作已经超出了投递员,是大家的牵挂。由于他负责的片区因海拔高被称为“浙江屋脊”,他也被当地百姓热情地称为“浙江屋脊信使”。

  “我投递准确率100%其实是有水分的。”胡常康道出了一个埋在心底多年的秘密。原来,有感于他的认真负责和热情,左溪镇一位村民曾给他写了一份表扬信,托他带给邮政局领导,“我把那封信截留下来,保存在我家的抽屉里了。”胡常康说,每次遇到挫折,他都要把这封特殊的信拿出来,静静地看上一遍,从中获取新的动力。

  30吨邮件,全靠手提肩扛;50多万公里邮路,全靠一步步丈量。“被需要就是肩上的责任和心底的满足。”胡常康说,尽管山风吹秃了自己的头发,但老百姓需要我,就是我往山里去的意义,说完,他钻进了小货车,投递总行程又一次被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