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569|回复: 0

摆脱“成长的烦恼”不妨从培养职业荣誉感抓起

发表于 2021-2-9 17:37: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常说,要重视和强化对青工的培训。但培训不能只重技术技能。成长需要多方面素质的提升,要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荣誉感,就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激励,从而跨越“职业倦怠”,制定人生规划,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踏踏实实,一步步成长起来。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内容丰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这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措施——一个时期以来,“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更谈不上学技术,曾经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究其原因,舆论指向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就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水平偏低。

为落实党中央《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鼓励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增强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对劳动者的吸引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通过逐级细化、落实,有效缓解了年轻人不愿当技术工人的局面。如今,已经有不少年轻人以自己高技能工人的身份为荣,反映出社会正在给予技术工人更多的尊重与重视。

如今,活跃在生产一线的生力军是80后、90后,00后也正在成为“后备军”。新生代技术工人的就业心理与前辈迥然不同,职业选择更具个性,“干一行,爱一行”的传统观念在他们身上逐渐淡化。尽管收入增加了,待遇提高了,仍难免出现“职业倦怠”,满足于“干得差不多就行了”的状态,仍可能选择“无理由跳槽”。因此,待遇落实后,如何强化评价使用激励工作,把青年技工的积极性激发调动起来,把他们的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起来,帮助他们摆脱“成长的烦恼”,又成为企业以及工会面临的新课题。

《工人日报》近日报道,山西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把“增强广大产业工人的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作为工作着力点,经过努力,取得不错成效,读后令人颇受启发。人的追求是高于温饱的。如果说,落实待遇可以称之为物质上的获得,那么,因以自己的职业身份而自豪与荣耀,那就是精神上的满足了。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培养这样的职业荣誉感呢?

我们常说,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工人,劳动是必然的,劳模是优秀工人的代表,更多的、贴近并且直接影响年轻工人的是工匠师傅。所谓工匠,是指在职业上不倦追求完美,刻意精益求精,其前提必然是挚爱自己的职业,全身心的磨炼技能,由此才能成为工匠,赢得社会敬重。让更多的年轻工人尽可能接近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我们常说,要通过“传帮带”培育新人。事实上,许多老工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工匠素质。如果由这样的师傅“传帮带”,往往在传授技能的同时,带出徒弟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当年轻工人心甘情愿做技工时,必然产生主观能动性,“自己给自己拧上发条,不仅是投入、专注,还要有绝活、能创新。”

我们常说,要重视和强化对青工的培训。但培训不能只重技术技能。成长需要多方面素质的提升,要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荣誉感,就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激励,从而跨越“职业倦怠”,制定人生规划,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踏踏实实,一步步成长起来。那时,我们就能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