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1|回复: 0

作家是换了外套的“教师”

发表于 2010-11-30 07:36: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作协发布公报称,鉴于原浙江省台州市土地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长春已被定罪判刑,根据规定取消刘长春的作协会籍。文学创作和被判刑有什么关系?大家意见不一。(11月29日《北京晨报》)

  我之所以支持开除刘长春的会籍,除了《作协章程》的明确规定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作家是换了外套的“教师”,他们必须文如其人、德技双馨。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也就是说,读什么样的书,就等于和什么样的人对话。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章不仅是作者的知识、阅历的积淀,更是作者思想、品德的表现。因此,贪官刘长春的文章未必是“毒草”,但至少是“文是心非”的产物,已经不具备感染教育他人的功能。

  我由此想起一种职业———教师,这是一个“身教重于言教”的岗位,品德高尚、遵纪守法被放在了第一位,一旦产生道德败坏、以及违法乱纪行为,他就不适合再做教师了。作家其实是换了外衣的教师,他们承担的职责与教师很相似,在实施“文教”的同时也有“身教”的义务,像刘长春这样的人,虽然获得过首届冰心散文奖,出版过多部散文集,但自从沦为贪官后,在教化社会方面已失去了“发言权”。

  有人说,作协开除刘长春,要求作家做完人,这是一种“洁癖”。的确,在这个社会上,选择权利的同时也是放弃权利———你选择做一名作协会员,那么你就要恪守道德、遵纪守法,否则不配当会员,佳作也可能沦为垃圾。(成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