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5|回复: 0

解读春节习俗的健康秘密

发表于 2021-2-12 15:21: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春节的到来,预示着草木凋零的寒冬即将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将要来临。在春节前后的这段日子里,千百年来流行着许多民俗讲究,寄托着人们的新年希望,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阖家平安。
  春节民间习俗众多,其中蕴含着顺应天地阴阳变化的哲学智慧和养生内涵、健康的秘密。
民俗 1 二十四,扫房子
  健康理念:洒扫除尘可防病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洒扫庭院、居室,做个彻底的大扫除,是迎接春日的惯常节目。洒扫除尘的习俗来自远古的尧舜时代。
  古人不清楚很多瘟疫、疾病是由身边滋生的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发的,有时荒唐地用疫鬼、邪祟来解释。而生活经验却告诉大家,洒扫除尘是预防瘟疫、疾病的有效方法。
  大扫除时尽量减少灰尘飞扬。不便清洗的物品拿出来透透气,尽量不要留下卫生死角。
民俗 2 挂福贴联、插柳
  健康理念:驱逐害虫
  节日里户户张灯结彩,要在住宅的大门贴上红纸黄字的喜庆春联,剪出精巧的红纸窗花贴在窗户中央,或者干脆在黄纸上写个大大的红色“福”字,倒挂在门楣、房脊、橱柜上,显示福气到家。
  古时候,流行黄纸朱书,富贵家庭会用朱砂研墨来书写、画图,因其颜色鲜明持久,还有安神定志、驱杀害虫、发汗解痘毒的药用功效,期望使瘟疫邪气逃遁、家人百病不侵。民间还有插柳枝、佩桃符的习俗,也与驱逐害虫、病菌的意图有关。
  挂福字、贴春联时不要盲目照搬,尤其是朱砂,必须谨慎使用,要远离孩子和体弱之人。为了家人的安全,不妨回归到自然生态的桃符、柳枝。另外,尽量不要选择花哨的印刷装饰品。
民俗 3 燃鞭焚香
  健康理念:硝烟药香可驱散病菌
早年间,除夕之夜,全家除了放鞭炮,人们还集中在房间里,点燃皂角、苍术,或焚烧家中剩余的陈年草药,让烟气熏一熏,号称可以躲避来年的疫气。
  爆竹的硝烟或药物的烟气都有杀灭、驱散空气中病菌的功效。如今有消毒水、空气净化剂、紫外线消毒灯等便捷高效的新方法,但适当通风换气仍然不可忘怀。
  燃放鞭炮对空气有一定影响,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很多城市已经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定要遵守规定,文明过年。
民俗 4 拜年玩耍逛庙会
  健康理念:让身体动起来

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春过后,万物开
  始萌动,但生发之力不足。动则生阳,适当增加运动是很好的调节方法。民间传统的各项春节活动,如大拜年、走亲访友、游花市、逛庙会、闹元宵等,就是调动大家外出活动,正应了春阳发动。
  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更是闲不住,抖空竹、抽陀螺、骑竹马、放风筝、掷沙包、弹弹球……个个跑得满头大汗。此外,民间还有立春日打春牛的习俗,寓意新年丰收、害虫不侵。
  活动时衣着要上薄下厚,注意安全。民俗 5 吃五辛发物
  健康理念:发一发可助春气生发
春气初至时,万物随阳气萌动的力量还不足,需要借助五辛发物的力量来生发。同时,经历了一冬的棉衣厚服、肥甘温补,体内难免会蕴积热气,也需要借力生发。因此,正月初一至十五,适宜吃些辛散发物来引导气机发散。
  传统上,成年人有春食五辛的习俗,进食蒜、葱、韭、薤、姜等五辛发物,以助春气生发,还可以呼朋唤友相邀喝点屠苏酒、椒柏酒,畅行春气。孩子不能饮酒,也不太能接受辛辣的气味,可以吃些生菜、芽菜或者喝些清淡的粥类来达到保健生发的目的。立春日有吃春饼的习俗,薄薄的面饼,卷上些清炒的豆芽、豌豆苗、韭菜、韭黄、春笋丝、鸡蛋饼丝、瘦肉丝等,荤素搭配,既取了诸芽的生发之力,又有迎新之意,能让孩子胃口大开。
  这里所说的发物不是平常所说的鱼虾、牛羊肉等荤腥食品,而是菜芽、菜丝等,能发散、清火两全。有食积、内热时,要消导食积,让大小便通畅。民俗 6 沐浴净身
  健康理念:远离疾病
  干干净净迎新春还包括沐浴净身的习俗。古人沐浴不仅是简单的净身,其中还有很多讲究。除夕之夜,士族乡绅要用枸杞叶煮水洗浴,令人皮肤光泽、百病不生,取意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或立春日,要用青木香、兰香、荆花、零陵香、白檀、白芷、橘皮等,煮成五香汤,给上学的孩子洗浴,舒发春气,寓意学业有成、快乐成长。还有用葫芦藤煎汤给孩子洗浴的习俗,以期盼孩子远离痘疮、麻疹等出疹性疾病。
  在中医学看来,用辛香发散的汤
  水洗浴,有助春气舒畅,减少或减轻一些病患。有条件的家庭,不妨依照古人的做法试一试,给孩子来个药浴泡洗几次,为节日增加点别样的新鲜感。药浴时要注意药液不要太浓,沐浴后按摩全身,并注意避免着凉。 (整理 贾玉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