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7|回复: 0

中国民间对反对“中国制造”说“不”

发表于 2021-2-12 20:31: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如果当初没出来打工,我现在一定还和母亲那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背着娃娃下地干活。”28岁的肖仁红在东莞的一家工厂安了家,成为一名职业女性。

  肖仁红的老家在中国西南的四川省隆昌县,为减轻父母供养她读书的负担,刚念完高中她就跑到广东东莞打工。8年里,肖仁红已从一位仓管员升职为公司采购部的负责人,并且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也是工厂的工人,两人在东莞市塘厦镇安了一个小家。

  “我们公司之前也是在做贴牌加工,现在我们从别的地方采购原材料做成品,也有了我们自己的品牌,”肖仁红说,“每次看到商场里印着我们品牌的音响,我都非常骄傲,我们可以做出非常高端的产品,音质也非常好。”

  过去一周,在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记者走访了7个镇15个工厂,采访当地的公务员、工厂老板和车间工人,记录他们眼中的“中国制造”。而对此前美国一些议员反对美国代表团身着“中国制造”套装出席奥运会的言论,中国民间表达了不满。

  此间一位观察人士表示,美国是一个崇尚市场自由的国家,而某位美国议员的发言,让人们对美国的市场公平机制产生了怀疑。按照世贸组织规则,政府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市场运行的干预,最大限度保证公平竞争。

  “市场的选择都是从优的,我觉得‘中国制造’不可能因为某一国家或者某一个人的抵触而受到影响,这是违背规律的。”打工文学作家冯巧说。

  在冯巧看来,“中国制造”正在往“中国创造”转型的节骨眼上,并且这一时刻很快将到来。原因是她相信中国人有足够的智慧进行产品研发以及销售领域的创新,这一现象已在“中国制造”的很多领域有所体现。

  来自湖北的李炳友目前在东莞的一家生产婴儿用品的公司做涂料主管。“我经历了‘中国制造’从无到有,到现在的发展。1997年我就到广东打工,这些年公司发展飞速,设备上从人工生产线转变成自动化生产,公司也特别注重人才培养,还有我们的技术创新,现在我们的产品做得更好,销往世界各地,是世界一流的。”李炳友说。

  “美国现在实体经济少了,所以想让制造业‘回巢’。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也要做好实体经济,特别是要把‘中国制造’做好,敢于竞争,赢得竞争。”东莞市虎门镇镇委书记尹景辉说。

  在尹景辉看来,从1978年中国第一笔来料加工企业落户虎门镇开始,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工人的技术越来越高、越来越聪明;企业家越来越有经验,并且把公司管理得越来越好;企业本身也越来越多,从小变大。

  尹景辉认为,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国制造”的质量越来越好,产品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所以能够参与世界竞争,并且能够在未来引领“世界制造”的大潮。(记者 范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