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快递员吴安明的新春第一单
客户的问候让我心里暖暖的
穿好工装,戴上口罩,将货物搬上后备厢,快递员吴安明带上车门,准备迎接新年第一单。昨天是大年初一,也是他送快递的第一个春节岗,从站点负责人李经理手中接过春节红包,吴安明显得格外高兴,“和同事们一起在岗位上过年,我也觉得很温暖。”吴安明说。
下午一点,京东快递新桥镇陈春公路站点的17名快递员们开始了新一年工作,分拣、理货、装车,门店外装得满满当当,电动车、汽车也开始在园区里来回穿梭。吴安明居住的小区和周边工业区是他的工作圈。去年6月份之前,他还是一名食品厂的仓库管理员,如今,快递业让他有了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你好,新年好,我是京东快递,请问现在家里有人吗?”在送每一单包裹之前,吴安明都会打一遍电话确认,“不和客户沟通就把快递放快递箱,违背送货上门的服务宗旨。”吴安明说,他宁愿麻烦一些,多等几分钟,也不会应付了事。下午1∶43分,一个药浴桶、一箱新鲜水果,吴安明把他的新年第一单交到了客户手里,还不忘说句“新年好”。
“师傅,你也新年好,辛苦你,谢谢!”第一单客户热烈的回应让他心里暖暖的。
“同事跟我说过,初一上门送货很可能会收到客户的红包,虽然我还没碰到过,但遇到了我会婉拒,只要服务到大家,受到认可就特别有成就感。”吴安明说,这个春节站里有一半同事值班,服务不打烊,上门送货,他们满足了大家的期待,也收获了最多的春节祝福。
由于送货片区远、区域较大,吴安明平日里每天开车上门送货要兜转近100公里。这个春节,从大年三十开始,他也是每天如此。“春节团聚,用户家里吃饭用度较多,京东电商的米面粮油、牛奶,都是必需物资,送货上门,也让大家过一个方便、开心的团圆节日。”吴安明说。
春节不打烊、网购年货送到家已成为这几年的春节新景象。持续增长的年货消费数据背后,是春节不打烊的快递员们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初一到初七,平均每日的业务量会翻一番,达到日常水平的20%左右,平均每天7000万件上下。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在往年做到不打烊的邮政、顺丰、京东等3家企业的基础之上,今年通达系的快递企业也积极地参与,春节期间,预计全行业在岗人数在百万人以上。
连续烧了近20载年夜饭的大厨
自己只能匆忙几口,依然满心欢喜
下料、颠勺、翻炒,火苗窜起老高,带出呲呲声响。一会儿,香味已扑鼻而来。上海老饭店的大厨罗玉麟已经烧了近20年的年夜饭,今年一如往常。
一顿年夜饭,从选料、切配、再到烹饪,历时漫长。虽说只是一顿晚饭,其实下午,后厨就已经忙开了。除夕夜虽然下着雨,罗玉麟依旧早早赶来,做起准备工作。“这一天,大概要烧上百盆菜,不仅要追求速度,更要讲究精益求精。”
一条桂鱼,要在油锅里炸酥脆,火候必须恰到好处。一盆虾仁,从原来的大虾变成了口感更好的河虾,改良精进。罗玉麟说,年夜饭每年都在变与不变中度过。不变的是本帮的味道,而菜单里的菜品却会推陈出新。
作为本帮菜的大师,他总是对自己要求严格。“烧一条河鳗,要用到四种火候,不能有一点偏差,这样才能吃出食材最软糯的口感。一道扣三丝,原材料要切得很细,必须精确到毫米级别,最好像头发丝那样。都说本帮菜是甜的,其实不是,那是一种咸鲜里透着微微的甜,又能吃到食材本身的味道,这才是本帮菜的精华。”
对食客的这顿年夜饭,罗玉麟追求着极致。而他自己的年夜饭,却只能匆匆了事。
除夕的前一天,他特地赶到菜场买来各种生鲜食材,次日一早,把家里菜肴烹饪完毕才出门上班。“这样只要晚上稍微热热就能吃了。”这是罗玉麟给家人准备的年夜饭,十几年来,一直如此。
晚上8点多,当最后一桌客人离开,完成收尾工作的罗玉麟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回家的路。9点,一家人终于聚在一起。碰击手中的杯盏,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其实这个点,他们都吃得差不多了,但还是坚持等我回来,再一起吃一点。”罗玉麟说,午夜钟声敲响时,全家人还会一起吃点饺子、汤圆,这个除夕,就算过完了。这就是罗玉麟的“年夜饭”,很简单,吃不了几口,也没有更多的仪式感。
作为一名大厨,罗玉麟平时却几乎没有时间在家里掌勺。唯有逢年过节,才有机会“露一手”。“不是不愿意,是真的没时间。”每当妻子孩子放假时,总是饭店生意最好的时候,也是他最忙的时候。等他空下来,家人又到了上班的时间。“想让他们吃一次我做的饭,机会真的很难得。就像这次春节,从除夕到初七,我天天都上班。虽然有愧疚,但这是我的工作,没得商量的。”没机会在家里做饭,也没机会在饭点就餐。10点吃午餐,16点吃晚餐,是他的工作常态,很多时候,他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
说到这里,罗玉麟还是有些哽咽。“饭店晚上下班晚,回家10点多,孩子睡了,我第二天起床时,孩子已经出门了。周末孩子休息,是我最忙的时候。有时候一个礼拜都见不着孩子几次。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但即便是这样,他对这份工作始终保有热情。
八宝鸭、水晶虾仁、蟹粉烩鱼肚,虾子大乌参……每一道菜的背后,凝聚了大厨的匠心。罗玉麟说,用心做出来的菜,味道会不一样。这一顿被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晚餐,虽然他自己只能匆匆吃几口,却用心为每一位食客送上饕餮盛宴和最别样的新春祝福。
杨浦这家网红养老院
护工领着老奶奶老爷爷玩嗨了
“土豆土豆土豆块、土豆土豆土豆片、土豆土豆土豆丝……”大年初一一早,杨浦福利院里便传来了护理员带着老人们玩益智游戏的欢笑声。还记得去年因为“老人神还原世界名画”而一炮走红的那家养老院吗?没错,又是他们!这一次,这些因为封闭式管理而不能回家的老人们,又在护工的带领下玩嗨了。
从背对接球、欢乐抢瓶子,到说新年祝福和才艺表演,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虽然这个春节不能与家人共度,但在养老院所有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下,院里的老奶奶老爷爷们竟然化身成了“乘风破浪的哥哥姐姐”。
目前,根据上海市民政局要求,杨浦福利院内已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不必要人员进入,特殊原因需进入的人员,应提供有效期内的核酸检测证明,并在规定区域内按规定路线活动,遵守相关防控要求。老人的生活区和非生活区也已实行分区管理,尽可能减少非生活区工作人员、外出人员与老年人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春节,全院248名员工无人离沪,需要市内外出的也均承诺做好个人防护,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与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接触。
为了帮助老人们减缓对亲人子女的思念,院内护理员们纷纷出动,帮助老人使用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让老人与家属“云上”交流。
护理员王艾琴每天帮85岁的沈阿婆和女儿打个视频电话。沈阿婆的手机是“古董机”,没有视频通话功能,王艾琴就用自己的手机帮她打。看着家人出现在屏幕里,沈阿婆又高兴又感动。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院长乔毅皓告诉记者,对爷爷奶奶们来说,手机上的视频通话功能就是难以琢磨的“高科技”,因此护理员们往往与家属之间加了微信,每天和家属沟通适合通话的时间点,并帮老人们使用视频通话。
据悉,院内大部分护理员,每人需要负责6位老人的日常照护工作,虽然忙碌,但大家都愿意抽出时间来做这件事。毕竟,对老人们来说,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就是一扇窗,将爱与亲情联结在一起。
为了加班职工的最美一餐
这些后厨“大师傅”拼了
1000斤大米、3500块大排、300条青鱼……这是巴士三公司给值班职工年夜饭准备的部分食材。2月11日傍晚,这些食材化为美味,成为除夕夜职工坚守岗位上的最美一餐。
大年三十的凌晨3点,巴士三公司食堂后厨里一片灯火通明,洗菜、切菜、配菜、淘米、烹饪等多个环节,50个厨师齐上阵,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仿佛一出为新春而奏的交响曲。
“今年有蛋饺、大排、熏鱼、清炒虾仁、四喜烤麸、塔菜冬笋,”总厨曾义一一向记者介绍着正在筹备的年夜饭,“本来是考虑炒塔菜的,后来觉得还是要加点儿冬笋,更有味道。去年的走油肉今年换成了大排。”
老家在四川的曾义,入行已经近30年,工作后辗转全国多个省市,粤菜、川菜、本帮菜无不精通。而做这一行,也几乎无缘了春节回家团圆,曾义说,他已经28年没有回老家过年。在巴士三公司的食堂,总厨“曾哥”仿佛一枚定海神针。
在巴士三公司,一年一度的除夕“年夜饭”是公司重要的传统。不仅是为坚守一线职工送上一份保障,更是送上一份敬意。“除夕夜万家团圆,我们的公交职工坚守岗位,服务好乘客、服务好社会,我们作为职工的大后方,做好职工的生活保障就是第一位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晚上5点30分,当绝大多数家庭齐聚围坐,满怀期盼迎接牛年到来之际,136路大渡河路终点站执勤调度员陆雯通过手机视频,和即将年满4周岁的儿子董彦廷一起,共享一顿“云”上年夜饭。“彦廷看,妈妈在单位里吃年夜饭,单位里做的蛋饺是不是比奶奶做得好看些?”
“习惯了,错过与家人的年夜饭是常态。”这句话从陆雯口中说出,并没有让人有无奈和心酸的感觉,相反,有的却是一份职业的自豪感。1989年出生的陆雯2018年进入公交,连续三年,她都是在大渡河路和夜班师傅们一起,享用着公司食堂的年夜饭度过除夕。“我们公交是服务行业,外面最热闹最欢腾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服务保障市民安全出行需求最重要的时刻。作为新一代公交人,我们必须继承公交老师傅默默付出、无私坚守的好传统,展示我们对岗位的坚守和对社会的承诺。”这些公交职工的坚守,让更多市民开开心心过年、安全便利出行,在这个寒冬中感受到一份厚实的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