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58|回复: 0

应将“农民工失业”显性化

发表于 2010-12-1 11:07: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将小范围的城镇失业规模放置于“全国16岁及以上劳动人口总和”中进行考量,由此得出的失业率数据必然会严重失真。一旦将农民工失业问题显性化,失业率数据必将会有另一番景象,相应的调控重任也将接踵而至。

近日,人社部发出一系列文件,明确部署从2011年1月1日起,农民工群体将正式被纳入失业统计的范畴内。(据11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农民工是否应被纳入到失业观察范畴?业界对此不乏争议。简单从理论定义看,构成失业的基本前提是失去生产资料,而许多农民工都在名义上拥有生产资料土地,似乎就不存在失业问题。但现实情况却是,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七成左右的国家,随着耕种土地面积日渐缺乏、城乡企业技术进步吸收劳动力水平的下降,我国农村不少剩余劳动力实际上处于闲置状态,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压力与失业风险与日俱增。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两亿人之多,但此前在我国失业率统计工作中却对这一群人整体屏蔽,失业人数与劳动力资源总数的口径严重不相匹配。显然,将小范围的城镇失业规模放置于“全国16岁及以上劳动人口总和”中进行考量,由此得出的失业率数据必然会严重失真。

其实,调查统计仅是经济调控的先行工具,其目的就是为了对相关社会问题提出预警。失业率统计将广大农民工排斥在外的调查方式则失去了参考借鉴的意义,社会保障体系“二元化”特征随之被强化,广大农民工的保障问题凸显。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大都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工种、居无定所、有病“扛着”、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经费。他们成为了城市中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一旦遭遇失业就只能无望地等待或者撤离。农民工失业问题因缺乏社会保障这一自动稳定器的调节,可能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不和谐音符。

失业率统计方式的革新,有望打破对广大农民工生存状态漠视的社会氛围。可以预想的是,一旦将农民工失业问题显性化,失业率数据必将会有另一番景象,相应的调控重任也将接踵而至。既然农民工失业问题已经得到了政策层面的认可和正视,那么针对这一群体构建必要的保障体系则成为今后主管部门工作的重点所在。

应该说,农民工失业问题的显性化之后,正式拉开了完善这一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改良序幕,这才是我们应该继续关注的话题。(马红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