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3|回复: 0

春晚相声《如此家长》扎心:多少中年父母的崩溃,是从养孩子开始的……

发表于 2021-2-14 17:39: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春晚还没结束,我就看到一个朋友就发微博吐槽,说春晚的相声《如此家长》虽然没觉得多好笑,但觉得好真实,看完压力好大。


这个相声是演员金霏陈曦的作品,内容主要是讽刺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却又揠苗助长的尴尬。

相声中有提到大部分孩子都在上钢琴、绘画等才艺班,导致“同类化”、“内卷化”严重,个别父母为了孩子脱颖而出,只能找偏门冷门才艺去学的现象。
也讽刺了部分父母们给孩子报了太多才艺班,导致孩子时间严重紧张的现象。一句上“那么多课哪有功夫回家呀,吃饭都得随缘”,确实让我会心一笑。

相声中还有提到父母读到孩子作业,孩子却怎么教也听不懂时候的无奈。
我在春晚之后看到媒体对金菲的采访,他说创作这个相声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他还举了两个例子:

“我的亲戚给孩子光英语课就报了三个,我不理解地问为什么,他说,一个离学校近,一个离家近,一个是网课,有的时候来不及,哪个方便去哪个!”


“我还有一个开舞蹈培训的朋友,跟我反映,他有一个学生,一到周末全家出动,开着车,带着饭,全北京转着圈的上课,一天下来家长和孩子累的不行。我开培训班的朋友都看不下去了,找家长谈话,希望把舞蹈课给孩子退掉,因为他不想让孩子这么累。”

相声中虽然存在讽刺和夸张,但是这种情况都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平心而论,成为“如此父母”并不是父母们本身本意,更多的是大环境所迫。其实现在这批父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心孩子”、最“会当父母”的一群人。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承担了如此大的教育开销 相声中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给孩子报辅导班。不过父母们也有很多的无奈。
就在前段时间,我几乎同时看到了两条可能会影响我女儿未来好几年的新闻。 一条新闻是#中考体育将达到和语数外同分值水平#


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另一条也是教育部发的,#力争到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要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还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 我一贯支持孩子有一两样特长,也一贯赞成孩子进行体育、美育教育。但是也深知,一旦这些跟中考、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挂钩,那必然就会带来校外相关补习班价格的一波疯长。
我身边老人劝子女生二胎的时候,听到“养不起”这样的理由都觉得很难理解。
他们常会说:“现在条件这么好,有什么养不起的,以前一家五个八个孩子的,也都活得挺好”
但是他们不知道,现在孩子的养育方法已经变了。 养育一个孩子,不再是添一双筷子、多做几件衣服的事儿。 孩子的衣食住行虽然不便宜,但都是“小头儿”,真正占家庭开销大头的,就是各种早教班、培训班、补习班、特长班……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们的家》
你让娃快乐成长,什么都不学。 可开学之后学校和老师会根据全班同学的平均程度,来决定教学进度。 各种选拔性考试的出题人,更是直接想“优中选优”,筛掉那些“平平无奇”的孩子。 那些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尾巴”和“另类”。 为了孩子,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再不宽裕,也会留出很大一部分的“教育资金”。 这一代的父母,正在用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多的金钱,关心着自己的孩子。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承担了如此多的教育责任
相声中,“辅导孩子作业”的各种状况的部分,创造了很多的笑点。但是提到作业,其实普通父母感受到更多的是“头疼”
我有个同学,她毕业后就在上海打拼,要孩子也比较晚。 去年她家女儿才上小学一年级,开学没多久她就给我打电话诉苦。 说学校一年级开学大会,老师就说教育要两条腿走路,家长要和学校紧密配合。这些她都挺认同的。 只是没想到,开学之后老师每天都会把作业发到公共邮箱。 要求家长下载、打印,看着孩子完成,这些她都理解。但她也困惑,我小时也没用父母操什么心,现在怎么要做这么多?

图片来源:电影《生在幼子》

其实现在要求父母辅导作业、批改作业的情况,在全国都不少见。
我虽然主张家长主抓孩子的习惯养成和学习态度。 但始终觉得大原则应该是多启发多引导,少包办少代替。 可如今很多家长,都在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 除了给孩子必要的照顾和陪伴,还要花很长时间教拼音、教英语、教数学、教绘画、教孩子不会做的题目。
这一代的父母,正在用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多的精力,关心着自己的孩子。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承担了如此多的教育压力
这一代父母的另外不得不提到的地方,就是压力。 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快节奏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变化,让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教育的压力,无疑是这所有的压力中,极有分量的。 著名心理学家贺岭峰曾经提到过一件事。
贺峰
有一天他接到女儿老师的电话,老师把他叫到学校,指责他没做好父亲,让女儿同一道题错了4次。
他这个父亲在老师面前很尴尬,但回家女儿问起“老师找你说什么了?”这样的问题时,他还是说: “老师说你最近的考试,数学的卷面明显比以前整洁多了,通过这件事情看出你学数学的态度比以前端正了,希望你在以后做题的时候认真审题,多验算,这样成绩才能提高。”
他把所有的压力都抗在了自己这里,用他的话说: “为什么我不训我女儿?因为我觉得,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让人喊你爸爸妈妈,你总得帮人扛一点什么吧?老师把你训一下,你回过头来再把她训一下,你还是她亲(爹)妈吗?” 他觉得这些就是做父母应该承受的东西。 但是父母也是普通人,父母要承担的东西已经太多太多。
既要要管孩子是“身”,也要管孩子的“心”。管少了怕没尽到责任,管多了有怕孩子有压力。管轻了担心孩子不听,管重了又怕给孩子造成阴影…… 这一代的父母,正在用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多的坚韧,关心着自己的孩子。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如此积极跟孩子一起成长
做教育类公众号、写教育类文章这么久,我一个特别大的感受就是,真的有太多父母在主动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了。
在这一代父母之前,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在凭“感觉”来当父母。
很多老一辈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看过一本讲教育的书,更遑论关注教育类公众号、去了解“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蒙氏教育”“发展心理学”这些名词。
但这一代父母不同,他们不仅仅希望参与孩子的成长,更愿意跟孩子一起成长。
就以我自己来说,我是在得知怀孕的时候,就啃下了几十本的世界公认的教育学著作。 当时我的事业其实也正在上升期,付出了很多辛苦,才做到某500强企业中层骨干的位置。 但是为了照顾好两个孩子,我辞职了,做起了全职妈妈。

图片来源: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几年的时间,每天就是陪伴孩子、不断读书充实自己。 咱们这个公众号,也是那时候开始创办的。每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教育的感悟和心得,也成了我的习惯。 这些年,无论我写什么,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收到大量妈妈或爸爸的留言。 很多留言的观点之深刻、方法之可行、内容之丰富,都让我非常佩服。 也有些妈妈或爸爸会留言,说自己看完文章之后,得到了启发,已经转发到了朋友圈或家族群,让我千万别删除文章,他们会经常翻翻看看。 我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了“终身成长”这些口号,已经被无数父母们认同并践行。 这一代的父母,正在用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多的努力,关心着自己的孩子。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把“家校合作”做得这样优秀;从来没有一代父母,把孩子的“德智体美”抓得如此全面;从来没有一代父母,会如此重视孩子未来成长路径的规划…… 我想说,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个地区,都会有优秀父母和失职的父母。 但很明显,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在拼尽全力做得更好,拼尽全力“关心孩子”。

图片来源:电影《结婚礼服》
正因为如此,所以特别想请社会对父母多一些理解、请学校对父母多一些体谅,也想请父母们,给自己多一些“放过”。 养娃不易,且行且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