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劳动报
“这五年,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增强的五年,是维权服务工作不断推进的五年,是工会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的五年,是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持续加强的五年,是工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作用有力彰显的五年。”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在报告中提到,上海、重庆市总工会在群团改革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此次大会对过去五年上海工会改革的成就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也对未来五年的工会工作提出了要求。
五年来,上海各级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着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职工建会入会、权益维护以及工会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如今,随着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成为中国工会未来五年的六大任务之一。过去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的瓶颈在哪里,未来的道路走向何处,代表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以丰富内容吸引职工加入工会
改革回顾
2016年7月,宝山区顾村镇总工会在上海市总工会的指导下,以坚持依法依规、深化主业主责、夯实基层基础为改革主线,以依法建会、依法维权、依法履职、依法管会为主要内容,启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试点工作,从而拉开了上海市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的序幕。随后,上海市16区18个试点街镇园区(开发区)先后启动改革试点,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工会建设。两年来,上海市16个区总工会按照市总要求,相继出台各区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文件。各区总工会通过试点单位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在各区下辖街镇园区(开发区)全面启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按照“一街镇一方案,一方案一特色”原则,由区总督导推进方案落地,不断推动非公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工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强基层,强基层强在哪里?自然就是“人、经费、资源”。让职工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让非公企业工会有钱办事、有人有能力办事、有资源办事是非公企业工会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让基层工会有人办事,市总工会在全市各级工会逐步推动企业工会主席专职化,加快培育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同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非公有制兼职工会主席履职津贴制度。
要让基层有钱办事,工会经费的使用更多向基层倾斜。在改革过程中,市总工会要求上级工会经费要进一步向基层和职工倾斜,鼓励有条件的上级工会以项目化补贴形式回拨工会经费。同时,建立工会经费差异化管理机制,将更多经费留在基层。
代表展望
宝山区顾村镇总工会主席张黎萍表示,非公企业工会改革首先“落户”顾村,与顾村镇原本工会覆盖率较高有关。“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进行到现在,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张黎萍告诉记者,宝山区顾村镇中非公企业较多,企业规模多是10人左右的小微企业,这对推动工会改革带来了困难。这次大会上,在新修订的工会章程里,将服务职工添加为工会的职责,她对此十分认可。“在推进工会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真地发现,相对于政策的宣讲,工会提供的服务更加重要。”未来,顾村镇总工会也将在服务职工上下功夫,以更丰富的服务内容吸引更多职工加入工会。张黎萍表示,除了这一点外,工会的维护职能也是工会未来的努力方向之一。
来自松江区聚威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的王海琼和来自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的王梅都是一线职工,两人对于大会报告中提到的“更多资源向一线工会倾斜”充满了期望。“随着工会改革的进行,基层工会无论是在人员配备还是经费上都有了提升,我也感觉到工会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受职工的欢迎。”作为两次参加大会的代表,过去五年的变化让王梅感到高兴。“我们职工当中科研人员占比非常高,大概达到50%以上,因此除了丰富工会活动以外,我也希望工会能够有更进一步的校企合作。”作为来自一线的技术人员,王海琼代表希望能够依托工会实现对企业科研人员的教育培训。
与两位代表的期盼相呼应,长宁区总工会工会主席刘英代表此次带来的提案正是为一线工会呼吁更多经费支持。刘英代表指出,综合分析时代发展背景和当前一线工会的现状,十四年前制定的工会经费上缴比例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改变迫在眉睫。“当前职工对于工会的诉求越来越高,有限的工会经费导致一些工会活动很难对职工产生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非公企业工会来说,工会干部多是兼职,足够的经费支持对开展活动更显关键。”因此,刘英代表在提案中建议改变基层工会的经费上缴比例,让基层工会真正实现“有钱办事”,以响应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职工利益无小事”的号召。
让快递员更有归属感和获得感
改革回顾
依托村、居、园区、街面、楼宇等联合工会作为企业外入会的“蓄水池”,吸收未建工会的企业职工入会。充分运用上海市总工会申工社App、各级工会微信公众号等网上工会平台,让符合条件、有入会意愿的职工快速、便捷加入工会组织。在吸纳职工入会方面,上海各级工会积极响应市总工会号召,尤其是针对快递、货运司机、外卖小哥等八大人群开展了职工入会工作。但是,在推进“八大群体”职工入会的过程中,企业更迭速度快、职工就业自由度高、新经济环境下的新经济关系都对入会工作是一个考验。目前,全市各级工会通过属地“条块结合”的形式建立了九个区级行业工会,如长宁、徐汇、浦东等区的家政服务,青浦区的物流快递,杨浦区的医养照护,普陀区的网约送餐,徐汇区的房产中介,嘉定、宝山等区的物流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并依托平台总部、国企等资源,吸引“八大群体”职工入会。
此外,在职工入会形式上,市总工会紧跟“八大群体”职工的行业特点,不仅开辟了职工企业外入会的通道,也适应了这部分职工在线在网的实际情况。通过申工社App开辟网上入会新渠道,让职工“手指点点”即可快捷入会。
代表展望
破解“八大群体”职工入会难题,是工会在新经济时代下的一次尝试。青浦区总工会主席赵宏林代表结合在青浦区内建立快递物流行业工会的做法,也对快递物流行业从业职工的入会进行了思考。他表示,从当前青浦区6家品牌民营快递企业的人员调查情况来看,近年来快递从业人员总数增长比例超过30%,职工工作强度大、加班时间长,建立工会有很大的必要。“目前,我们在原快递企业总部建会的基础上,有效突破了加盟店、网点企业、门店等建会和职工入会的瓶颈,通过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实现对快递物流企业工会和会员的两次覆盖。”赵宏林介绍,行业工会目前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快递员驿站、快递员微信专享模块、“同一片蓝天”传统品牌项目等为快递企业职工提供服务,让他们更有归属感和获得感。 申通快递有限公司驾驶员关立平,正是来自“八大群体”的一员。说起“八大群体”职工入会这一话题,关立平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认为,工会组织的存在不仅必要,而且重要。“像我平时工作接触到的快递和货运行业的职工真地很辛苦,我们公司很早成立了工会,但是更多我们这行的职工还是没有加入工会组织。工会组织为我们这些职工扫除后顾之忧真地太重要了。”此次工代会上,除了工会现有福利政策外,关立平也希望在涉及子女入托、租房等问题上,工会也能助职工一臂之力。
进一步推动地区联建共建
改革回顾
2016年,上海市总工会正式启动了上海工会改革工作,“减上补下”、工会干部队伍“专挂兼”、“小三级”工会等一系列举措和名词的提出,将上海工会改革推向了高潮。2017年,上海市总工会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非公企业工会深化改革,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并提出四大工作举措。为破解非公企业工会“建不起来、转不起,活不起来”的瓶颈问题,在指导意见中,对于充分利用服务“两非一无”会员项目经费政策,聚焦非正规就业、非标准劳动关系人群,推行联合工会、工会联合会等建会方式提出了要求。随后,上海各级工会陆续开展了试点实践,在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建立的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创立了工会组建的“机场模式”,而在不同的行业中,“机场模式”也随处可见。在长宁区,全市首家家政行业协会工会联合会成立;在松江区叶榭镇,全市首家家庭农场主工会联合会将家庭农场主纳入工会;在隧道股份,工会建在项目上、区域化市场工会联合会等多种形式为外地项目建会提供了思路。
代表展望
与“机场模式”相对集聚的企业基础有所不同,隧道股份在外地的项目多呈现分散的状态,在这一背景下,隧道股份工会在外省项目上的建会尝试响应了改革的要求。隧道股份工会主席朱东海介绍道,隧道股份有着诸多外省甚至海外项目。在工会组建方面,目前已在江西和河南的项目上进行了建会尝试。“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建会的模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江西的项目是建立了区域市场的联合工会,而河南则是在项目党委的基础上,将工会建设纳入到党建的大平台之中。”他也表示,未来,“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要有工会组织”将会成为隧道股份的主要目标。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于明洪则表示,在当前“机场模式”的基础上,公司工会将会进一步加大与地区总工会的联动协同,在工会组织建设、履行主责主业和推动地区联建共建等方面开展工作,“按照职工为本、依靠服务;与时俱进,依靠创新;形成合力,依靠联动的思路,推动已经建会的工会进一步转起来,活起来。”
加大律师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
改革回顾
市总工会致力于构建起工会法律援助、工会劳动法律监督、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会维权工作体系,对职工合法的劳动经济权益诉求探索建立“应援尽援”和“零门槛”援助服务制度,对严重侵犯职工权益的企业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通过健全完善群体性劳资纠纷履职通报“亮灯”平台建设,运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两书”及政府信用信息平台等手段,敦促企业建立工会组织以及职代会、集体协商等制度。
同时,联合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共同召开加强本市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工作会议,就共同推进本市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工作,促进本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出指导意见,将“四方联动”变为职工维权的强力后盾。
代表展望
2016年,以群团改革为契机,松江区总工会在松江区行政服务中心增设职工法律援助窗口,并成立了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进一步推动职工法律援助“零门槛”。2017年,松江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由区级层面向各街镇(开发区)总工会延伸,会同区人保局、区法院的三方合作,强化了工会为职工维权的服务力度,将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全面纳入社会化大调解体系之中。2018年,随着位于松江区法院的区总工会法律援助点的设立,工会工作者的身影将出现在劳动争议庭前,标志着区总工会四方联动维权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工会改革的深入,松江区总工会在职工维权方面不断创新机制,为职工竖起“保护伞”。
“我认为这次大会提出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的提法非常好,把职工的权益放在了最突出的地位,”松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军康告诉记者,“根据大会的精神,未来,松江区总工会将继续加强依法维权阵地建设、依法维权队伍建设和依法维权机制的建设,“比如在依法维权队伍建设方面,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律师志愿者、劳动关系指导员等队伍的建设。按照‘把工作重心放在最广大普通职工身上’的要求,服务好职工,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工会主席,同时也是法学所副所长的杨鹏飞从事工会研究已有十余年,这次全总关于“维权是工会的天职”这一提法让他倍感兴奋。“这次大会的报告从4个方面强调了职工维权,分别是维权的定位、维权的内容、维权的方式和维权的成果。”杨鹏飞表示,此次报告中明确了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内容,其中提到的工会源头参与,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工会的传统优势所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过程中,全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杨鹏飞也表示,此次报告中提到的建立劳动标准体系,也将是未来工会针对不同用工形式的职工实现更全面覆盖的一项重要任务。(劳动报特派记者 张锐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