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传承苗绣技艺 带动绣娘致富

发表于 2021-2-19 11:20: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晓波
  2月9日一大早,台江县非遗文化传承人杨再美就在店里挂灯笼、贴福字。忙完之后,她拿起绣片细细地描绘:“总书记的点赞,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苗绣文化的信心。”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指出,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这让杨再美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杨再美生长在剪纸刺绣世家,从小就跟着祖母和母亲学手艺。自然万物、生活点滴,都是她信手拈来的花样。
  受邀外出讲学、开办展览,她带着苗家的故事和作品走出大山,走出国门:“看到大家对苗族文化那么感兴趣,心里很骄傲。”2013年,她成立台江县恒艺苗族文化艺术专业合作社,将指尖技艺转变成指尖经济。
  同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由省妇联牵头,在全省推动实施“锦绣计划”,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巧手脱贫样本。杨再美积极响应“锦绣计划”,“2013年起,我们开始培训绣娘,培训合格的绣娘可到合作社接订单,每个绣娘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现在合作社有500多位绣娘,分布在全国各地”。
  在传承苗绣技艺的同时,杨再美也在不断地探索创新,将大山深处的苗绣文化与现代时尚结合,作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甚至走出国门。口碑打响后,订单源源不断。她把订单分发给各地绣娘们来做,完工后立即支付工钱。绣娘王红英就靠这门手艺脱了贫,现在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
  合作社的发展持续向好,杨再美的非遗课还走进了社区、学校。目前,累计开展非遗培训300余期,受益妇女1.5万余人次。
  “以前苗绣多用于观赏、收藏,随着不断的学习,我发现非遗还可用到现代生活里。”杨再美说,接下来,我会更加努力,培训更多技艺精湛的绣娘,带领更多群众富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