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目录:
1.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语文试卷,家长怒
了:她什么学历?凭什么学她?
2.网红李子柒写进试卷,家长有话说
3.李子柒被写进考卷,家长在担心什
么?
4.闪电评论丨李子柒被写入考卷引争议,
家长担忧有无必要?
5.东方快评丨 “李子柒进试卷 ”,孩子
的认知世界天塌不下来
6.李子柒进语文试卷 有什么不可以
7.李子柒进语文试卷,漠视了孩子的
“无知权 ”
2
8.评论|李子柒进试卷,争议一下也挺
好
正文:
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语文试卷, 家长怒了:
她什么学历?凭什么学她?
2020 07/04 13:23
神鸟知讯站 文| 脩聿
近日,宁波市各小学结束了期末考,某小学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上的一道作文题却引起了家长的争论。
这道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之一是 "网红" 李子柒的故事,核心是展示中国传统田园文化,介绍图片中展示了李子柒的粉丝数,这让
某些家长无法接受,称: " 出卷老师知识浅薄 " 。
提问题的家长承认,他不知道李子柒 "何许人也,只是偶有耳闻 ",他认为李子柒出现在试卷上等于向孩子表明,这是一个可以
学习的榜样,而学习李子柒会 "带偏孩子的价值观 "。
而且李子柒能否代表中国传统田园生活还不能确定,让她直接出现在影响力较大的试卷上,还用粉丝数字引导,是否为出卷老
师的粉丝行为?
对此,试卷出题者回应称,李子柒和并列出现在试卷上的其他两名人物——袁隆平和雷海为一样,都是为理想不畏艰难,克服
重重困难圆梦的典型,对孩子来说是正能量的鼓励。
也有资深语文老师认为,语文应当服务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让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具备快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儿童
生活在这个社会,了解周边社会、热点和问题很正常,也很有必要。
这样的质疑,在李子柒和袁隆平并肩获聘 "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的时候,也出现过。当时有人质疑,袁隆平是杂交水稻泰
斗,李子柒只是一个美食视频博主。一个科学家,一个自媒体人,说穿了也就是个网红,李子柒怎么有资格和备受尊敬的袁隆
平比肩?
李子柒的确只是个网红,可她不仅记录了中国的乡村生活,还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到国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今年 4 月,李子柒在海外某平台的粉丝量突破了 1000 万,成为第一个在该平台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她之所以受欢迎,就
是因为她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让人从她展示的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恬静。
在未了解李子柒其人之前就妄下定论的家长,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成就是简简单单能达成的吗?
3
他们质疑的重点,无非在于李子柒的网红身份。孩子们能从一个网红身上学到什么?不老老实实找个正经工作,反而跑到一个
小山村里去拍视频,为了涨一个两个粉丝而费尽心机。
与其冒险指望成为网红赚钱,还不如踏踏实实找份稳定工作,收入虽然少点,可它攒攒不就多了吗?做网红,一旦失败了,回
到社会上连份工作都找不到。
网红和明星一样,存在于社会上,可以,要进入孩子的世界,是万万不能的。前段时间以来,不少老师利用工作之便,在课堂
上和日常教学活动中带孩子追星,还教孩子说,自己的男朋友是 xxx 。
这样的教育会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将追星当作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不惜为此牺牲学习的时间,还氪金购买偶像的各种周边。
佛山就有一中学女生为了给自己的偶像应援,多次借钱购买周边,学业退步不说,还欠了不少钱。可她的父母月收入只有 6000
元,根本无力偿还孩子欠下的钱,女生不仅没有悔过,还威胁母亲,要是不给钱,就恨她一辈子。
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追星,很有可能会加剧未成年人对偶像的迷恋,还会促使孩子认为这样追星并没有错。让网红出现在试
卷上,会不会也对孩子产生同样的不良影响呢?
另一方面,家长对李子柒的质疑,更在于她的学历和文化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李子柒 1990 年出生, 2004 年起,为了谋生就已经走入社会,这一年她才 14 岁。为了生存,她做过服务员,做
过淘宝店,还在酒吧打过碟, 2015 年后,才开始接触短视频并逐渐有了名气。
这种经历,很显然和家长想让孩子走的那种完全不一样,自然不能给孩子形成好的引领作用。在某些意外情况下,如果孩子过
于向往李子柒的网红田园生活,还有可能干脆辍学出门闯荡,这样的情况,家长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家长总是潜移默化地认为:只有那些学历高、有文化的人,才有资格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任何有可能
影响到孩子认真学习的人和物,都应该被排除在孩子的接触范围之外。
可是,这样的教育却使得孩子的眼界越来越狭隘了。
他们只知道埋头学习,不知道抬头看一眼窗外美丽的世界,他们没有自己个人的喜好,也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考试考高分,才
是最值得开心的事。
成绩成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长大后,工作业绩则会取代成绩继续压在孩子的身上。
既便此时所有来自父母的枷锁都已经拿掉,这种严格的框架已经将他们定型,令他们今后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且谨慎,不敢越
矩,更不敢有一次出错,否则就会痛心疾首,自责到可能放弃生命的地步。
但是,活着不是只能有一种生活方式。孩子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考试、升学,成为科学家、老师、领导者,也可以没那么
有知识,在田园乡野之间寻求内心的宁静。
他们的价值不在于达到家长的一个又一个要求, 而在于实现自己个人的价值, 找到一件真正喜欢并且愿意终生与之相伴的爱好。
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这种勇气,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接触了科学家,再接触网红,从而选择一条自己最喜欢、
最想走的道路,而非限制孩子的眼界,让他们只能按照既定的道路走完人生。
4
最严格的束缚,只能造就最孤独的灵魂,只有懂得放手,才能让孩子得以追寻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活得也会更加快乐。
网红李子柒写进试卷,家长有话说
钱塘说事
发布时间: 07-0518:01
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宁波海曙区一份小学六年级期末语文考卷引起热议,有家长在论坛上发帖称,孩子的试卷的作文题给
出了“网红”李子柒的故事,旨在展示中国传统田园文化,最后却介绍了李子柒的粉丝数,这让其无法接受,他直指“出卷老
师知识浅薄”。并且列出了七条理由:
第一:李子柒能否代表中国传统田园生活?
第二:网红该不该出现在影响力较大的试卷上?
第三:商业化浓厚的网红经济出现的试卷,会不会带偏小孩子价值观?
第四:试卷有必在贴出李子柒大虾粉丝的图片吗?
第五:是不是出卷老师的粉丝行为?
第六:李子柒的传统田园生活背后是否有团队进行流量操作?用粉丝数字引导是不是错误?
第七:“范冰冰”们出道前也是何其努力,如果“范冰冰”们出现在试卷里合适吗?
家长的异议来自对教育的焦虑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成
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所以,教育实质是一种引导,一个人影响一个人,一群人影响一群人。
正如近来热传的小说《坏小孩》里面的三个小孩一样,如果能对小孩作及时的引导,及时纠正问题,他们可能不会一步步走入
歧途。
家长对李子柒出现在考试试卷中并提出质问,其实是对教育的一种焦虑。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通过教育,能做一个
“又红又专”的人, 但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需要步入社会的, 是不能进行封闭教育的, 需要与时代结合, 培养自己的辨别能力,
建立属于自己的信仰,塑造孩子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 有信仰的人。
李子柒与一般的网红不同,她以中国传统的形象出现,亲自体会传统的劳作,展现中国独有的魅力,并与奶奶相依为命,也体
现了中国的孝道,与那些靠炒作和包装的网红有本 质的区别。正是因为她的本质出演,得到了国人乃至世界的称赞。所以,网
红并不是洪水猛兽,需要我们去甄别。
教育是多元的,要大力培养孩子的辨别力
教育是一项技术活,每个家庭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差异。社会也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组合体,在信息时代下,孩子
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受诱惑的可能也在增多,如何培养孩子的辨别力变得更为迫切。
5
从这个小学的试卷来看,其实试卷里列出了几个不同的名人,该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的三名人物中选出一位自己心目中的风云
人物,并写出推选理由。 这就要求孩子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从自己视野角度来说明理由,这也是培养
孩子辨别力的一种方式。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哪怕是反面的“网红”也应该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只能经历过了,孩子才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
的。人生哪有一帆风顺,见多了才能识广,只有学校和家长做好引导,在多元的社会下,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李子柒被写进考卷,家长在担心什么?
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 07-0509:03 《光明日报》官方帐号
据钱江晚报报道,近日,宁波海曙区的家长们因为一个网络论坛的帖子吵翻了。事情的起因,是一张宁波海曙区小学六年级的
期末语文试卷。
有位家长在当地某论坛上发帖表示,今年海曙区小学语文期末考卷的作文题中,给出的材料之一就是李子柒的故事。这位家长
说,孩子试卷上出现“网红”李子柒的事迹,他感到很意外。在仔细看过题目后发现,该命题作文的核心是展示中国传统田园
文化,但是在题目的最后面,却添加了李子柒粉丝数字的介绍,这一点让他无法接受。“会不会带偏孩子的价值观呢?”该家
长的质疑,引发网友一片争论。
对于李子柒,很多人都不陌生,其是国内一名美食短视频创作者,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网红”。社会对其的普遍评价是,传统
田园文化的一个窗口、一个展示和传播者。其不仅让不少外国人爱上了中国一些传统文化,而且,其视频里所展现的农耕生活
的安静、闲适,也慰藉了在现代都市生活的很多人的心灵。
整体来看,社会对李子柒的评价,是偏正面的。那问题来了,一个社会正面的代表案例,被写进学生期末考试卷子里,按理说
应该获得积极而正面的评价,但现在为什么会引起一些家长的质疑甚至是排斥呢?甚至还将其理解为出题老师知识浅薄呢?
聚焦家长质疑排斥的理由,主要有三点:一,网红该不该出现在影响力较大的试卷上;二,商业化浓厚的网红经济出现在试卷
中,会不会带偏小孩子的价值观;三,试卷有必要贴出李子柒大量粉丝的图片吗?能不能把李子柒名字换成小明、小红后出现
在试卷上。
一个社会个体,只要其形象正面,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也是积极的,那其就可以出现在试卷上,这与是不是网红无关。退一万
步讲,即使是坏的事和人,也可以出现在试卷上,做负面案例。所以,关键不在进入试卷相关个体本身是非好坏,而在于出题
人所出的题有没有导向问题。从宁波这个语文试卷来看,内容都是事实,导向也没看到有什么问题。
不否认,李子柒背后是网红经济,也可能有团队在操作。但家长们要明白一个现实,事物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无法回避的,学生
需要知晓和正视,如果一味逃避,也是在与世界封闭隔绝,对孩子未来成长来说,未见得是好事。既然无法避免,那聚焦点就
不应该是相关内容该不该有的问题,而是有了之后,学校、老师和家长如何引导的问题。
就拿李子柒被写进考卷这事来说,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是在做正面引导的,而这样的正面引导家长也应该跟上。至于试卷中该
不该放李子柒粉丝数据的争议,关键也是看如何引导,在引导中,放大其中正面的内容,摒弃其浮躁功利的一面。那即使是一
样的内容, 也会产生更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真没必要妖魔化这些粉丝数据, 也没必要提到“网红经济”, 就仿佛谈虎色变一样。
6
李子柒被写进考卷,家长的质疑,有点固化思维的意味。与其怕动画片和影视剧带坏孩子,怕李子柒带歪孩子,怕这怕那,不
如打开心扉,秉持开放心态,和自己孩子一起,直面这个世界,用教育来辨识是非好坏。
来源:光明时评(作者:默城)
闪电评论丨李子柒被写入考卷引争议,
家长担忧有无必要?
闪电新闻
发布时间: 07-0515:59 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官方帐号
据媒体报道,近日,浙江宁波海曙区的家长们为了小学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吵翻了天。有家长在网上发帖,表示作文题给出的
材料之一是网红李子柒的故事,题目核心是展示中国传统田园文化,但最后却添加了李子柒粉丝数量的介绍。家长认为这样的
题目过于浅薄,而且会带偏孩子的价值观。
经核实,该道题并不是作文题,而是阅读理解题,提供了袁隆平、李子柒等三段材料,让学生任选其一,为“心目中的风云人
物”写推荐表。试卷出题人回应,出题时考虑到各大媒体都对李子柒做过正面报道。她对传统文化的贡献、认真做事的精神,
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正如出题人所言,李子柒已得到主流媒体的较高评价,白岩松也曾为“李子柒现象”鼓掌,称“她这样的网红太少了”。而在
一个多月前,李子柒与袁隆平、申纪兰等 6 人,受聘为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充分彰显其榜样价值。事后,上述
家长表示,自己此前并不清楚李子柒是何许人也,“只是偶有耳闻”。
表面上看,家长之所以担忧、顾虑,是缘于对李子柒缺乏了解,但往深层次延伸,在公众潜意识中,“网红”通常指代没有真
才实学、通过在网上炒作而走红一时的人,普遍与“无底线搏眼球”等行为结合在一起,向青少年传递出一种走捷径、功利化
的价值实现方式,存在被污名化的倾向。这些都让很多人对“网红”立场先行,产生刻板印象和偏见,“带偏孩子价值观”的
质疑也正源于此。
作为一种现象或职业,“网红”本身不包含对错之分,应该停止对“网红”的主观片面曲解,对相关从业者给予正视和公正评
价。众所周知,李子柒是“网红”中的正能量典型、认真敬业的代表,她在节目中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着周围人和全球各地的受
众,让他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憧憬美好田园生活,展示的形象是积极向上的。倘若家长观看过李子柒的节目,或许就不会发
出类似质疑,反而可能被其热爱生活、努力生活的态度所感染,被其独立自主、勤劳孝顺的品质所征服。我们不能放弃对美好
生活的追逐,这或许才是这篇“风云人物”阅读题的主旨。倘是如此,李子柒如何不能进考卷?
至于试卷中应否出现李子柒粉丝数据的争议,也没必要谈流量经济色变,急于将粉丝数据“妖魔化”。从既有报道来看,李子
柒的原创视频不仅仅在国内受到追捧,在国外也收获大批受众。从国际传播角度上讲,李子柒已然成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向
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而粉丝数量一定程度上是其国际影响力的外化表现。
在网络时代,孩子们不可避免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网红”。“网红”进试卷,让人们看到了当下教育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家长
们对教育的眼界不妨放宽一些,停止“为孩子好”的包办思维,不要强迫孩子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而应引导孩
子独立思考,理性看待各类社会现象,从而形成对万事万物的科学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文 / 孔德淇)
7
东方快评丨 “李子柒进试卷 ”,孩子的
认知世界天塌不下来
2020-07-05 10:29:49  作者:郝冬梅 来源 :东方网 选稿:桑怡
近日,浙江宁波海曙区一小学因将李子柒写入期末试卷考题被家长质疑引争议。有的家长吐槽,“出卷老师浅薄”,有的家长
认为学生不应该过早接触网红文化。 7 月 4 日,出题老师回应说:是为了传播正能量。( 7 月 5 日《信息时报》)
“李子柒进试卷”的争议点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李子柒是个网红,让网红走进试卷不合适;其二,李子柒进入试卷之后,
会不会带偏孩子的价值观。孩子还这么小,要是都想着去当网红,以后怎么办;其三,孩子未必知道李子柒是何许人也,“知
道李子柒”的得分了,“不知道李子柒”的没得分,也就不公平了,毕竟这不是课本里的知识。
我们先来看看李子柒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子柒本名李佳佳, 1990 年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 中国内地美食短视频创作者。 2015 年,
李子柒开始拍摄短视频 ;11 月,发布短视频《兰州牛肉面》。 2017 年,正式组建团队 ;6 月 16 日,获得新浪微博超级红人节十大
美食红人奖。 2018 年。2019年 8 月,获得超级红人节最具人气博主奖、年度最具商业价值红人奖 ;12 月 14 日,获得中国新闻周
刊"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 "。2020 年 1 月 1 日,入选中国妇女报 "2019 十大女性人物 "。2020 年 5 月 1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
村部官网发布消息,李子柒受聘担任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李子柒是励志典型,是文化符号。由此不难看出,“此网红”非“彼网红”。进入试卷的网红李子柒是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
是能够传播厚重文化的。那么,这样一个网红进入试卷也就没有问题了。“李子柒进入试卷”其实和“李白进入试卷”是一样
的。让孩子知道一个网红,孩子的认知世界天塌不下来。
我们倒是应该宽容“李子柒进入试卷”的尝试。我们一直在说教育要创新,考试要创新,为何就不能接受“李子柒进入试卷”
的创新?难道只有“李白进试卷”,只有“古人进试卷”才是可以接受的?从学习角度来说,让身边人进课本,让现代人进试
卷更有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课堂教学不再死板教条。
我们不妨大大方方把“热点新闻”和“焦点人物”引进课堂、引进课本、引进试卷,让学生们辨别善恶臭美,既能学到知识还
能融入社会。比如李子柒,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思考“网红文化”,我们要什么样的“网红”不要什么样的“网红”?
孩子不该是“温室里的花朵”,别把孩子关闭在“网络世界之外”,这不是好的教育,也不可能做到。提升孩子的“辨别网络
的能力”比“回避网络社会”更重要。
李子柒进语文试卷 有什么不可以
老丁混社会
发布时间: 07-0505:16 编辑
近日,宁波海曙区的家长们为了小学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吵翻了天。家长 @lhw841112在网上发帖,表示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之一
是网红李子柒的故事,题目核心是展示中国传统田园文化,但题目最后却添加了李子柒粉丝数量的介绍。家长认为这样的题目
过于浅薄,而且会带偏孩子的价值观。这位家长的质疑,引发网友一片争论。
8
家长@lhw841112质疑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李子柒能否代表中国的传统田园生活。第二:网红该不该被出现在影响力
较大的试卷上。第三:商业化浓厚的网红经济出现在试卷中,会不会带偏小孩子的价值观。第四:试卷有必要贴出李子柒大量
粉丝的图片吗?能不能把李子柒名字换成小明,小红后出现在试卷上。第五:这是不是出试卷老师的主观粉丝行为。第六:李
子柒的传统田园生活背后是否有团队进行流量操作。这种用粉丝数字的引导是不是错误。第七:想当年“范冰冰”们出道前也
是何其努力。如果“范冰冰”们出现在类似作文中合理吗?
总之,在这位家长以及支持家长的网友眼里,正能量的价值观就是 100K金,不能有丝毫杂质,必须像袁隆平这样执着于为国家
和世界人民做贡献,而又生活地非常俭朴和低调。即使做不到像袁隆平那样,那至少也要像阅读题中另一位人物——获得“中
国诗词大会”冠军的外卖小哥雷海那样,在工作之余毫无功利地追求自己的爱好。总之,不能有功利心,不能与商业沾边,不
能有小情趣,否则就不是正能量价值观。
虽然李子柒坚持低调的姿态与相对慢节奏的制作方式中,李子柒对田园生活的记录可能有些粉饰,她和她的团队同样在利用影
响力卖货,但是,李子柒给社会带来危害了吗?侵犯别人利益了吗?不单没有,反而向世界推广了中国文化。或许有人说,中
国农村很少有这样子的,但推广一下中国农村应有的样子为什么不可以?至于粉丝数,这是证明一个人某一方面价值的重要数
据,就像论文附带的注释,又有什么不可以?
这套试卷的出题者、 区教育局教研室杨柳老师表示, 发帖家长弄错一个基本事实, 这是阅读题, 不是作文题, 试卷的作文是“写
给最美逆行者的一封信”。现在的孩子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很多,就算不认识也不影响作答。看来,面对舆论压力,出题老师
也不敢理直气壮地回答:为什么不可以?而是从技术上来解释,学生并不一定要选择李子柒。倒是海曙区教育局局长朱子凡立
场鲜明:“不要拘泥于网红这一话题。”他说,本质在于考试除了课本知识,还应该有更多的社会和生活内容。而老师们的支
持也很给力,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的海曙区的王悦微老师就表示,应该以开放心态去面对时代,儿童生活在这个时代,必然
要去了解周边世界,新闻热点、社会问题成为考题的一部分很正常,也很必要。
确实如此。再正能量的价值观,都不是灌输出来的,而是靠孩子们在现实的感受中对比、取舍,靠家长和老师在现实场景下的
引导。从没有吃过苦辣咸,又怎么知道什么叫甜?不知道什么是负能量,又怎么明白正能量?家长希望孩子们都选袁隆平,但
家长们在孩子面前, 能体现出袁隆平那样的品质吗?如果家长做得不怎么样, 甚至还有负能量, 会不会让孩子们觉得反而很假?
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引导。就这个试题来说,如果有的学生知道李子柒,也选择了李子柒作为最美逆行者,甚至会赞美李子柒
会赚钱。家长也不用担心,老师要批改试卷,老师发现学生的观念有问题,会做及时引导。而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也才更能
辩证地理解正能量。而这样的学生在是非面前,可能比那些一直被单纯灌输正能量的学生,更能坚守价值立场。
进一步说, 像袁隆平等老科学家这样的品格, 普通人真的一时学不来, 反而像外卖小哥雷海、 网红李子柒这样的人更容易学习。
只要自己盯紧目标不放松,只要自己一直在努力,再加上一定的机会,自己追求的目标同样可以实现。普通人的周围,多是普
通人,只有看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才更容易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
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观真的需要改一改了。这个不准接触,那个不让知道,除了书本描述,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自己去体验过社
会现实,包括现实中的文化差异,而负责任的老师们适当地给孩子们一些锻炼,一些家长还振振有词,怕孩子被带偏了。当单
纯的孩子面对复杂的现实,没有经过锻炼引导的学生,可能就会六神无主,甚至可能遇到本来可以避免的伤害。那时候,家长
们又会怎么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