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78|回复: 0

与艾滋病斗争不是与艾滋病人斗争

发表于 2010-12-3 07:41: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中国广西山村的6岁孩子阿龙,成了中国艾滋病感染人群的“代言人”。这个父母双双因患艾滋病离世、与一条黑狗相依为命的孩子,他的孤独与凄凉让无数人为之流泪。

  一个人的家、一个人的晚餐、一个人的未来,这是媒体所描述的阿龙的现实生活。因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大家庭的温暖与他无缘,亲戚不接纳他,年迈的奶奶隔天过来为他做顿饭就走;因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被当成异类,没有玩伴,医生甚至不敢处理他因做饭而烫伤的小手;因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社会隔断了他与外界的通路,学校对他关上大门。

  而这,又何尝不是多数艾滋病病人的现实生活。孤独、贫困,被歧视、被疏离、被排斥。尽管自艾滋病被发现以来,消除艾滋病歧视一直是全球需要共同实现的重要目标,但是,对患艾滋病人群的冷漠与恐惧仍然如艾滋病病毒一样,在我们之间传染、蔓延。

  恐惧会遮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难以洞察艾滋病的传播现状,不能知己知彼、有效对抗。2009年,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而据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74万和37万,相差一倍的数字之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痛苦的灰色地带,它意味着因害怕被歧视而拒绝治疗的人,意味着更多潜伏的危险。冷漠同样会蒙蔽我们的心灵,无形中影响着一些地方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甚至成为逃避责任的“挡箭牌”。

  科学的进步告诉我们,和其他许多传染性疾病一样,艾滋病与人类一定的社会文化行为密切相关。近30年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扩散,已从单纯的文化背景上升到经济、政治背景,这是为什么贫困地区艾滋病病发率高的原因之一。如果一定要给艾滋病贴上标签的话,那它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难题。

  回看阿龙,网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阿龙送来食物和玩具,更为阿龙送上一个个温暖的拥抱。他们的确给阿龙带来了快乐,但他们能彻底带走阿龙的忧伤吗?在被国际社会誉为“抗击艾滋病典范”的乌干达,那句著名的口号“与艾滋病作斗争,而不是与艾滋病人作斗争”,请让我们铭记并努力践行。(郝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