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进文因老家房屋在未签拆迁协议的情况下被强拆,遂写公开信责问山东潍坊市长许立全。公开信在网络流传后,引起当地领导重视,潍坊市潍城区委副书记王兆辉近日到京与王进文沟通,争取妥善处理此事。(12月2日《现代快报》)
报道说,王进文在写这封言辞犀利的公开信之前,按法律程序给潍坊市16个部门发出拆迁信息公开申请,得到的回复是他老家房屋所在的改造项目未得到核准。这足以说明,强制拆迁者是违法违规进行的。但得到这个结论又能怎样?老家房子变成了废墟,强拆者也无从问责,这也是王进文所感慨的:“我学了10年法律,一直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却没能维护合法权益。”有意思的是,当王进文不再循法律途径行事,转而利用网络发问时,却很快得到当地政府的回应:市领导很重视,指示潍城区委妥善处理,之后更有匿名电话要给王进文汇138万元,要他“别闹了”。
前后迥异的态度,说明潍坊强拆者们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他们还是有所顾忌的。他们顾忌什么呢?很简单,是“清华大学”的金字招牌和“法学博士生”的精英头衔。这两者所具有的眼球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加上网络狂飙突进的传播功能,足以在北京乃至全国产生轰动。万一在京城闹出大动静,这可是地方官员们最为忌惮的。了解了这个,也就不难明白潍坊方面为何对王进文前倨后恭了。对此,王进文也是了然于胸,他说他“绑架”了清华,给他们压力了。
在这里,我们悲哀地看到,潍坊方面忌惮这个,担心那个,唯独不见他们对法律程序和民众权益起码的敬畏。在他们眼里,法律程序算得了什么,立项没有获批照样开拆;民众权益更算不了什么,要你拆你就得拆,不然就上“特殊手段”。唯一能让他们收敛和知所进退的,就是比他们更具权力影响力的人或机构。
漠视法律,只膺服于人治,这也是当下各地屡见不鲜的强拆行径遵循的逻辑。在潍坊这起强拆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形同市井的粗俗认知:要想震慑强拆者,使他们不至于无法无天,你家就得有官比他们大或影响力比他们大的人。但这样的现实,离我们一直说的法治社会却又远得可怕。(修仰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