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39|回复: 0

探寻中国之治的“文化精神”密码

发表于 2021-2-23 18:52: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民网

        江南历来是全国的财富重地。明清时期,苏州的手工业非常发达,丝绸贸易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江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也非常发达,明朝隆庆帝解除海禁后,来自日本、东南亚等海洋国家的香料、珠宝等奇珍异宝大量聚集在江南苏州。当时的苏州阊门和枫桥地区,可以说是万商云集,极度繁荣。到了晚明,江南更是思想解放之地,各种时尚风尚、奢侈奢靡之风蔚为流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震亨在明万历年间编撰了《长物志》一书。借由物质、消费谈理想、精神和人生态度,他提出删繁去奢的思想,抵制虚荣、繁复的风气,看似闲情偶记,实则修行内心。

  我们现在所在的展厅就是根据《长物志》中“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设计原则复原的明代文人书斋陈设,书斋内所摆放的物品根据类别来制作不同的样式,各自相宜,宁可古旧不可时尚,宁可朴拙不可工巧,宁可简约不可俗气。站在这里,我们能够非常强烈的感受到明代文人简朴的生活气息。

  由此可见,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物质文明,也塑造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品格,形成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重精神的传统首先表现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系的独到理解上。古圣先贤认为,物质生活固然为人所必需,但如果沉溺于物欲不能自拔,则无异于禽兽。他们崇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追求、强调“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追求“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等。

  我们知道,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水平是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充分发挥优秀文化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治理效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重精神的优秀传统已经逐渐深入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比如,我们常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节俭自守、力戒奢华等。这些中国文化精神蕴藏着中国智慧,直至今日,仍然支撑着中国文化不断自我更新,走向现代。而我们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更需要在理解、运用传统智慧的基础上,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应对新社会问题的理论资源,真正彰显文化价值的功用,发挥现代治理的效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