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12月2日在北京发布《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称,中国近九成公众表示对慈善信息公开不满意。调查显示,中国有25%的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较高,其中组织基本信息公开透明度最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则最低。
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是慈善组织得以运行的有力保障,如果慈善组织失去了公信力,就会导致募捐环境的恶化,缺少募捐资金,从而使慈善组织无法运作,并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当一些捐款人士宁愿亲自把款项和物资送到受助者手中,也不愿意通过慈善机构进行捐助时,究其深层原因可知:许多人不信任慈善组织,我国慈善事业缺乏公信力。近九成公众表示对慈善信息公开不满意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证明。
一般来说,衡量慈善组织是否具有公信力的一个标准,是看它的运作规范与否,善款的使用是否透明。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如果说,体制和登记方面的障碍是阻挠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两个外围发展难题,那么慈善组织自身的公信力、透明问题,则是其最受诟病的内部软肋。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慈善组织都没有得到一个合法身份,而民间公益组织要想跨进“合法”大门还面临着曲折的路径。除此之外,各地的慈善组织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造成善款很有可能被挪用。如果公众对慈善组织充满疑虑,势必会使慈善事业公信力下降。所以,政府最应该做的不是行政干预,而是在慈善事业中的合理定位,给予慈善机构最大程度的信任。
慈善组织提高公信力,离不开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但最关键的是其自身的作为,即慈善组织内部管理能力以及信守承诺的能力。一旦慈善组织出现失信行为,那么绝大多数的社会公众将终止与其互动,信任关系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提高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完善自律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从这些方面努力,才能消解近九成公众表示对慈善信息公开不满意的怪象。(朱四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