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42|回复: 0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发表于 2021-3-1 21:03: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历史是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脉延续,国之强大,离不开延续历
史传统、守护文化瑰宝。领导人日前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支持和扶持。可以说,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扶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共同
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包括国粹艺术、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热潮。“故宫跑”、京剧“潮”、敦煌美、诗词
热……诸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活跃在各大平台,不仅越来越有时代风尚,而且吸引了更多
人参与其中。伴随着传播热度的是,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换言之,文化热,不能热在一
时,而要在持续支持与扶持中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应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的背后,藏着对其支持与扶持的紧迫性。仔细观察一些火热的传
统文化形态,多数是因为某个“ IP 人物”的带动而进入人们视野。这是好现象,却也值得反思。优秀传
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何更有持续性?如何能百花齐放?如何能激发内生动力、散发外在魅力?思
考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和扶持大有裨益。
这就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给予支持和扶持。弘扬传统文化,既
是传播的过程,又是研究的过程,归根结底都要立足于对其深入研究之上。这几年,围绕敦煌的文化
话题之所以火热,与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
等不无相关。人们不仅知道敦煌文化,而且了解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代表的研究文化,更是借助诸
如《敦煌飞天》的芭蕾舞感受到其中的文化魅力。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现
代意义,才能真正既“活”又“火”。


这就需要具有博大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
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敦煌文化为例,其文化风格
之丰富、文化样态之精彩,很大程度上在于历的中西文明交流,这是互相学习借鉴的成果。如今,共
建“一带一路”,再次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发展、交流互鉴提供了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增进民心相通,就能学习借鉴到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应该说,中华文化之伟大在于包容互鉴,铸
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需要秉持包容精神。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
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新时代,我们追随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
古籍里的文字就都能够活起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必定具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