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89|回复: 0

当代职场胜利属于没家的人

发表于 2021-3-6 17:59: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研行业的情况我不清楚,但这让我想起了策划了无数成功商业策划案的小刘前几天给我讲的故事,她说,在今年国庆长假过后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我国文化产业从业者的成功方法论,除了需要稳定的VPN和面对诘问时的雄辩口才,还有一项是自己能否敢于放弃正常人生活的气魄。只要装作没家没业的破釜沉舟状,把工作化为体力型斗狠,就能在职场获得领导更多的关注与褒奖。



图片来源:thisiscolossal

“我们那有几个planner,假期成天往公司里扎。老板看着打卡App的通知,好奇他们在干嘛,他们说在网络找灵感,老板发送了大拇指,结果假期过去一周了方案还没影呢。”

在烤肉炉对面,小刘拿夹子给吱吱作响的五花肉翻了个面,接着告诉我:在这次事件后,尽管那组十一加班的小兄弟啥也没交,但是老板每天看见老哥们还是笑眯眯的,不催不扰;而看他们却恶狠狠,就好像在画里怒目嗔视的钟馗,吓人。



小刘告诉我这幅12世纪的钟馗捉鬼的眼神,就是老板看他们的眼神

图片来源:Béria Lima de Rodríguez






小刘的迷惑职场遭遇并不是孤例,在十一的职场里,很多单位都出现了很多员工不跟家好好待着享受浪漫假期,非跑公司里待着的现象。

在他们之中有的人可以领到三倍工资,但绝大多数是毫无报酬,用爱发电。这种在旁人看上去无脑甚至愚笨的操作,却可以精确地吸引到老板的关注:

仅需一条精密构图的朋友圈配上单位定位,又或是守株待兔地在单位等着和老板那次恰到好处的相遇,都能为这些放弃自己假期的人,赢得老板在大群稍显暧昧且带着明贬暗褒的夸奖,而这种荣誉就像是幼儿园老师给学生颁发小红花式的鼓励。






稍在职场里闯荡过的人,定会明白这种假装加班形式背后的效率,以及其内核的中国式智慧。

对于领导来说,在这个鼓动加班会成为压榨甚至会被网上挂的年代,总不能太过明目张胆地要求员工为自己的生意献出心脏;因此,有那么几个主动放弃假期、放弃自己生活的人来加班,甭管工作是不是假装,终归是为自己的权利摇旗呐喊,值得鼓励。




一网友分享国庆加班故事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职场里,如果你真能抱着舍得一身剐的心气儿,敢于放弃正常人的生活、抛家舍业地在公司待着,把自己当作一个没家的人,就一定能更加获得上面人的浓情蜜意。成为典型,成为样板儿,成为职场里最闪耀的猩。


老板的每次赞许和假装加班人的思绪,无疑构建了一个闭环。

赞许成为了假装加班核动力,为他们假期周末来单位提供了不懈动力。这种褒奖,无疑会让高度自恋的“奋斗逼”把周遭的声讨,视作是失败者对他们嫉妒的喊叫。







在过去,在体制内假期没事去趟单位几乎是一种常态,一种战术。而如今当这个“职场奋斗逼”理论不断完善的年头儿,这种假期跑到单位里做忙碌状的加班者,无疑被很多人视作了奋斗逼族群内的超级亚种。

在网上,无数人对他们的做法进行了抨击,他们唾弃假装加班的人,不惜用飙脏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会怀疑起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没家没业、没朋友、没性生活,导致节假日只能在公司待着。




在职场搏击多年的MIKY认为,在职场假装加班和假期跑来公司装腔作势的人她已见过太多。

她把这种人归于两类:一种是真的没有社交生活,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来公司了就不浪费装逼的机会了。一种就是真的想表现自己,可能工作不太突出,只能从这些地方找到存在感。

但,无论哪一种都是恶化职场环境的坏蛋;而且从自身而讲,这种利用节假日跑公司待着的人也会因“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列宁曾教导我们:“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事实上,在职场中还有一种因为环境所以假装加班的人。

他们或许是怕被一个鼓励加班的群体抛弃,或是因为想利用公司整体鼓励加班的制度来牟利;无论哪一种,他们的存在都在让职场形式主义加班氛围更加浓郁。



这种环境的塑造,有时候是靠老板树立加班典型引导的隐学;有时则是一个集体自上而下要求出的制度。

就拿我之前呆过的北京一报社来说吧,刚加朋友圈都得让人纳闷:一到晚上12点,老员工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什么“看一眼第二天的北京”、什么“终于签版了”。

总之,就是几年如一日的比着看着谁更能在工位上熬;而像新来的年轻员工跟朋友圈晒晒私生活,还会被拉到屋里批评,说你这是败坏风气,让老人看了怎么想,颇有点其心可诛的意思。



图片来源:微博

这种制度性鼓励加班的风气几乎弥漫在每一个职场,就连创意性产业也不能免俗。

尽管国内一直聊着创意驱动产业升级,但职场思维依旧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管理型思维之下,几乎每个老板依旧认为生产力是海绵,挤一挤终归能多点。

一位HR认为,绝大多数老板寄希望于延长工作时间来提高工作效率。一旦氛围成型,办公室将陷入一场磨洋工的狂欢,最终的胜出者永远是最有狠劲的“没家没孩子”,因为他们无依无靠没有家人要陪、也没有社交需要牵扯精力。

仅从这点来说,每一个希望加班风行于自己王国的老板,很像是奥斯曼苏丹。他们要的不是美美与共和有机团结,要的只是40岁前禁婚且没家的近卫军来维系自己的帝王统治。



土耳其近卫军在40岁之前被禁止结婚或从事商业活动。
图片来源:warfare

成功企业家的“你干嘛要离职,为啥不离婚”的言论,更为老板要求员工加班增添了一分神圣的合法性。

每一个老板一边忙忙叨叨地转发着稻盛和夫的燃性人理论,一边向员工聊着奋斗的力量,试图用一个昼夜就把公司变成媒体报道中的日本企业,获得一批狼性团队。

但他们却全然不谈日本加班背后经济的驱动力,8小时工作之外的1.25倍加班工资被他们选择性忽略,就明面上公然耍流氓。



图片来源:抖音

领导寄希望于依靠鼓吹加班改革来提高产能,被感动的员工想靠形式主义加班来获得“进步”;却沉迷在形式主义,因为改革和奋斗本身从不产生价值,只有消化和落地能力,才能真正让宏大畅想化为动能。

成功不是你老母,不是说你在战术上感动自己:员工一到节假日就往公司扎,老板领着一帮天天住单位的职员,就能顺利跑到纳斯达克敲钟或是成为一个受尊敬的人了。

跟人性较劲、跟发展规律聊情怀,一到事上不讲究等价交换还竟占便宜,能获得的只是现实的大嘴巴,抡圆了的那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