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85|回复: 0

国之大考岂容疑问重重

发表于 2010-12-6 08:35: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2月5日,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共科目笔试开考,今年考生超过140万,将竞争1.6万余岗位,平均竞争比达到88比1。据统计,今年是笔试资格审核考生人数连续第3年突破百万人,而2003年这一数字仅为8.7万。(12月5日《北京晨报》)

  如此众多的报名者,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竟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就是有107个职位无人报考!如果说,这些职位是“清水衙门”,或者是工作压力太大,无人愿意报考,那还说得过去,可是,我们从这些职位中可以看出,大多是令人艳羡的民航、税务、海关、公安等部门,如此的“肥缺”竟然无人问津,这实在是让人感到蹊跷。

  对此反常现象,网上也是充满了猜疑。有人认为,这些职位不是没人报,是没有人敢报,因为职位太诱人时,报了也没有你的戏;还有人说,这样的好差事早已内定,没关系的谁报谁“送死“;更有人说,“潜规则”大家都懂,对好职位只好绕行……我们不能说这些质疑都有依据,但起码符合情理,这也暴露出“国考”中的信息不透明。试想,在报考者以百万计的情况下,如果信息完全公开透明,何以会出现无人报考的热门岗位?

  其实,对于国考中报名资格审查存在的问题,也早就引起纷纷议论。曾有报道称,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李报考国家某机关“英语(论坛)(同声传译)”职位时,却被告知“专业不符合要求”而没有通过资格审查。对此,上外英语专业博导梅德明教授表示:“我国没有同声传译这一专业,英语专业口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论坛)完全符合报考要求。”

  在报名过程中,许多人都遭遇到像小李这样的情况,被网民戏称为“劝退式审核”。这些不公开操作的预先审查机制,实际上却扮演着人们报考的“隐形障碍”的角色。你不能通过报名却又没有复议机制,实际上等于你没进考场就已经被淘汰出局。有了这样的不透明审核程序,加之每一个职位的报名情况无法掌握,人们要么知难而退,要么绕道而行,那么,对如此众多的“肥缺”没有人报,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国考”中常为公众诟病的,不仅仅是报名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考试后的试题、答案和具体分值的不公开、不透明,都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屡屡被人们提起,可是多年来仍没有改观,于是有不少考生无奈慨叹:“这‘国考’也太不透明了!”在这样一个几乎封闭的运作机制下,考试的公信力就成了人们担心的事。连最基本的透明都无法保证,公平正义又从何谈起?

  “国考”,因为关系着无数参加者的切身权益,它每一步的运作都会被人们所重视,在社会上的影响是巨大的,出现任何一点的纰漏都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可是国考在一些程序上不透明的现状,不仅让这些问题有了滋生的土壤,更让公众有了猜测的口实。因此,让“国考”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都置于阳光之下,不仅有利于其公正性和权威性以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亿万公众的各种疑虑。(田德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