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42|回复: 0

[图游天下] 【国内游】唐诗中的风景名胜 一起去体验人在诗中游

发表于 2010-12-6 10:20: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导语】:唐诗中的许多美景,都会给人无限的遐想,有些地方如今依然是旅游景点,但是沧海桑田,如今的那些地方是否已经变了模样呢?吟着你最爱的那首诗,去寻找你心中的美景吧!
   【关键词】:夔门 洞庭湖 二十四桥 唐诗 国内人文
1.jpg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意夔门
  长江之滨的夔州以猿多著称,夔门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感慨韶光易逝、壮志难酬。杜甫这首诗描写的秋景大概是唐诗中最为萧瑟凄冷的了。
2.jpg  
  景点夔门
  夔门又名瞿塘关,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流经三峡的大门。三峡一直是国人引以为豪的奇特景观。三峡建设大坝后,原来的高峡美景逐渐消失;今年10月26日,三峡蓄水高度达到175米,高峡上的平湖更加开阔,沿江地区随着水位升高也增添了一些新景。
3.jpg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洞庭湖
  这是诗人在日暮时分遥望洞庭湖而写的,洞庭湖面开阔,水光月色交融。诗人还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远望湖中翠绿的君山仿佛白银盘上漂浮的一只青螺。
4.jpg  
  景点洞庭湖
  清末以来,洞庭湖演变剧烈,湖盆抬高、入湖河流三角洲快速发育、湖面南移缩小,现湖体已明显演变为西、南、东三部分。如今,君山还保留了不少名胜古迹,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jpg  
  诗意二十四桥
  作者虽然身在异地,但对江南美景和在江南的故人很难忘却。他想象着: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然后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你处在深秋之际的扬州,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呢?意境优美,情趣盎然。
6.jpg  
  景点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究竟指的是什么,说法不一。一说是扬州城内的24座桥;还有的说是一座名为“二十四”的桥。
  扬州有关部门似乎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二十四桥是一座由山涧栈道、单曲拱桥、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上下各24级台阶,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月、花,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扬子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