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珍
冬至祭典,怀念仙去的先人,往事历历在目。感念恩德,倍加珍惜今天。
有人说,人生苦短,你有几个十年二十年?要想得通,该吃吃、该喝喝,及时行乐。听到这话,吓得我都不敢说珍惜当下了。总感觉自己说要珍惜的实质内容被完全改写了。因为这种自私自利的享乐主义,完全不是我想说的珍惜当下。
说实话,我有些反感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叫作“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认为,明天是一定会来的,意外则不一定。这就像“一万”和“万一”,你愿意为了“万一”而无视“一万”吗?说穿了,这完全是卖弄聪明、偷换概念的珍惜当下,实质就是短视、只图眼下享乐而不顾明天,是不负责任的托词。如果非要和珍惜搭边,那也只是给自己的一时之快搞一个美丽的名称而已。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前人挖井后人喝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些说法。虽然我没有流芳百世这么高远的理想,但为子孙后代着想的心和行还是要有的。至少,珍惜当下,并非是只顾眼下的利益而不顾未来的急功近利。为了明天的绿水青山,宁愿放弃今天的金山银山,这才是珍惜。
我真不敢说自己有多么懂得珍惜。很长时间以来,也只不过是人云亦云地说一些“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之类的句子。其实也只是认识每一个字,读得懂字面浅表的意思而已。
认为只要父母在世,自己就还有归处,受委屈了、受伤了可以回家,可以一直做长不大的女儿;父母不在了,连个哭的地方都没有了,家也只能叫作故乡了。说到底,这样的解读,在乎的也只是自己的感觉,念想的只是父母能够给予的种种好处。而说到孝顺,也只是简单的常回家看看、记得打电话问饥饱冷暖,好像说“抽点时间”就是多么了不起的牺牲一般。
我也常听我的亲朋好友们带着羡慕的语气叮嘱我,你要好好珍惜,不要等“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去后悔。我将此视为金玉良言,因为我常坦言,不与不孝的人为伍。但我明白,这份珍惜就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尽心尽力尽孝,侍奉父母过好每一天。
具体地说,就是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寻求合适的安身之所,把家中最好的房间让给父母住;尽可能推掉和朋友们的饭局、聚会,多关注柴米油盐酱醋茶,陪伴父母一日三餐;舍得随时放下自己的手机,把父母从零基础教成微信达人;减少一些自己玩乐的时间,多和父母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
当父母年迈、患病、失能失禁时,听他们抱怨病痛,带他们去看病。当医药也无能为力时,你的耐心安慰、开解就是良药。甚至要像养育婴幼儿一样,帮助老人每一天的起居生活。就像此刻,阳光正好,感谢我依然健康平安,依然有力气和心情去为父亲洗澡擦身,换洗衣裤被褥。
我也在学会清空自己的负面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努力学会和颜悦色。因为把脾气发出来是本能,把脾气压回去才是本事。真正的珍惜,一定是克服本能,多长本事。这就是我正在学着对上苍赐予我行孝机会的珍惜。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珍惜的人和事。我在生活中努力感悟着珍惜的真谛,那就绝对不是只管自己享受快乐,而是在为亲人制造快乐中获得快乐;也不是一味索取,更多的应该是用心付出。就我而言,要完全彻底地无私奉献,也许我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但至少是付出、奉献的成分,在珍惜中占比较大。我认为,绝大多数的遗憾和后悔,都源自当初不够珍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