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78|回复: 0

传菇乡文化 承廊桥遗梦

发表于 2021-3-7 21:08: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庆元境内多崇山峻岭、峡谷深涧,庆元人的祖先充分发挥杰出的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其中廊桥造型最为别致,有“水上宫殿”的美誉。
  在廊桥家族中,木拱廊桥被誉为“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的”品类,是中国古代桥梁历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庆元县的木拱廊桥遗存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历史沿革连贯性,自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木拱廊桥一应俱全,是名副其实的廊桥“天然博物馆”。
  木拱桥,古代称“虹桥”,最早出现在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20世纪70年代末,文物工作者率先在浙江省西南部的庆元、泰顺以及福建北部等地发现大量类似虹桥结构的木拱廊桥,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浙南闽北的木拱廊桥为“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的木拱桥”。
  2008年1月,庆元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2008年6月,“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元是一个因香菇而生的县域。从先民吴三公发明剁花法种植香菇技艺开始,香菇就融入了庆元发展的血脉,成为了庆元百姓生计的根本保障,800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不间断。一部香菇产业的发展史,就是庆元百姓不断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和弘扬农耕文化的历史。孕育形成的菇民戏、菇山话、菇神庙会、香菇功夫等香菇农耕文化,与菇民世代相伴,成为当地百姓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成为菇乡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香菇也是一个因庆元而旺的产业。过去,勤劳的庆元菇民“山上石头当凳坐,林中鸟儿当鸡啼”,候鸟式地到全国各地种植香菇,让香菇走出了山门。现在,1万多名“菇乡师傅”带着革新的香菇种植技术,远赴全国20多个省和400多个县,成为当地香菇产业的带头人,为各地扶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