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廊桥家族中,木拱廊桥被誉为“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的”品类,是中国古代桥梁历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庆元县的木拱廊桥遗存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历史沿革连贯性,自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木拱廊桥一应俱全,是名副其实的廊桥“天然博物馆”。 |
木拱桥,古代称“虹桥”,最早出现在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20世纪70年代末,文物工作者率先在浙江省西南部的庆元、泰顺以及福建北部等地发现大量类似虹桥结构的木拱廊桥,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浙南闽北的木拱廊桥为“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的木拱桥”。 |
2008年1月,庆元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2008年6月,“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庆元是一个因香菇而生的县域。从先民吴三公发明剁花法种植香菇技艺开始,香菇就融入了庆元发展的血脉,成为了庆元百姓生计的根本保障,800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不间断。一部香菇产业的发展史,就是庆元百姓不断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和弘扬农耕文化的历史。孕育形成的菇民戏、菇山话、菇神庙会、香菇功夫等香菇农耕文化,与菇民世代相伴,成为当地百姓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成为菇乡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 |
香菇也是一个因庆元而旺的产业。过去,勤劳的庆元菇民“山上石头当凳坐,林中鸟儿当鸡啼”,候鸟式地到全国各地种植香菇,让香菇走出了山门。现在,1万多名“菇乡师傅”带着革新的香菇种植技术,远赴全国20多个省和400多个县,成为当地香菇产业的带头人,为各地扶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