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73|回复: 1

每个人的角色首先都应是“自己”

发表于 2021-3-10 07:41: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人民日报
       又是一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每年此时,与“半边天”相关的新闻都铺天盖地。今年,包括“女性的角色首先是她自己”在内的多个女性话题登上了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张桂梅,用拳头打破女性偏见的张伟丽,将大半生光阴献给敦煌的樊锦诗……这些与固有女性形象差异颇大的“她们”,因为在自己选择的岗位和角色上成绩突出,赢得了深深敬意。
  其实,即使是平凡人,选择“做自己”时也会相当酷。从去年9月起,一位叫苏敏的57岁阿姨开始自驾游,如今靠着不多的经费她已经去了50多个城市。此前多年,她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乃至外婆的角色,为配合“演出”也少不了忍耐、克制。她从未想过、也没体验过“自己”是谁,直到这一次“离家出走”……
  “除了那些角色,我们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妇女节这天,苏敏专门录了一段视频——和刚出发时稍显木讷的样子相比,她多了不少自信和从容。
  而这句话,送给困在“硬汉”“阳刚”“顶梁柱”角色里的男性或许依然合适。在李佳琦创下涂口红吉尼斯纪录之前,有多少憋足劲坚持“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人,大概就有多少因为“男人就该不修边幅”而想护肤、美容却不敢的人。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几年,在妇女节这个时间节点,人们的关注焦点越来越多地从“女性”扩大到了“两性”,此时一些与此相关的辩论、脱口秀节目甚至会成为网上“骂战”的导火索,站队、表态、开撕,场面一度还会不太好看。
  有人担心这样的对立会加剧两性间的芥蒂,破坏此前形成的平衡。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坏事——相比对确实存在的矛盾视而不见,摆上台面并寻求解决之道,显然才是良方。
  比如,十年八年前,“女司机”被默认是种不言而喻的揶揄,如今人们说这个词时已然多了几分谨慎,毕竟稍不注意就会被扣上偏见的帽子。多年前第一次看到“男护士”的相关报道时,那些小伙子甚至不愿在镜头前露面,而在去年的抗疫中,一群男护士干脆把自己命名为“男丁格尔”。再比如,因为女性用户的青睐,网约车和代驾行业中,女司机成了相关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在护理任务繁重的ICU病房,既能独自给患者翻身、扛设备,又能梳头、洗脸、擦身“一条龙”服务的男护士让不少医院管理者大呼“用着顺手”。
  有人说“男女分工不同,应各自发挥优势相互合作”。这话如果删去“男女”,似乎更恰当一些:人分工不同,应该各自发挥优势相互合作。其实,除生理结构差异外,男女天生并无过多不同。因此必然有热爱拼事业的女性和在家务中找到乐趣的男性,可由于后天文化、环境的影响,女主外或男主内至今仍是会引人围观的“新闻”。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两性话题被看见、被讨论本身,其实已经在叫醒那些在固定性别角色中“沉睡”的人。
  因参加《演员的诞生》重新走红的刘敏涛曾说自己活到中年才叛逆。但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发现,言听计从看似委屈实则简单,叛逆则需要判断能力和勇气的双重加持。
  张桂梅、张伟丽、樊锦诗,她们的“叛逆”同样如此,不是简单的任性、放肆,而要靠智慧、坚韧、努力等品质,实现心中所想所愿,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发挥出各自的社会价值。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按自己的意愿、靠自身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做过的事、经过的地方变得更好,这应该就是“做自己”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0 08:00:08 | 查看全部
学习了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