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8|回复: 0

[转载] 消失的打工文学杂志

发表于 2021-3-12 07:17: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施泽会 男,现居深圳龙岗,业余创作小说、散文。有多篇作品在报刊发表和获奖。

我从部队退伍来到深圳打工,最喜欢的就是打工文学杂志。
res01_attpic_brief.jpg
上世纪90年代,那些报刊书亭到处可见打工文学杂志。广东的打工文学杂志遍地开花,有《大鹏湾》《佛山文艺》《打工族》《打工知音》《飞霞》《西江月》《南飞燕》《嘉应文学》《湛江文学》等等,有的是正规出版的,有的是盗版的。不管是正版的还是盗版的,我拿着翻开一看就有想买的欲望。

最早我接触的打工文学杂志是《大鹏湾》。《大鹏湾》杂志的特点是专门书写打工者底层的生活故事。这刊物打工者都喜欢看,即使舍不得买早餐和夜宵,也舍得去买一本打工文学杂志。那时候的打工文学杂志一块五到三块钱一本,放在现在,那时候的几块钱相当于现在十多块钱甚至更多。为了写稿投稿,我专门到过《大鹏湾》杂志社,那个时候的编辑有张伟明、郭海鸿等。由于自己的写作水平低下,稿子投出去几乎都是石沉大海。后来我遇到了任《大鹏湾》杂志编辑的段作文,在《大鹏湾》杂志上发表了几个短文,这和段作文老师的厚爱是分不开的。即使没有在《大鹏湾》发表自己的文章,看看哪个熟悉的文友上了《大鹏湾》杂志,能够通知他们查看,也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2009年,《大鹏湾》杂志不知不觉停刊了。没有写一则停刊消息,也没有办一期停刊特刊。后来有消息说《大鹏湾》没有正式刊号被迫停刊。在珠三角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杂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停刊了,很多打工文学爱好者为此感到痛心。因为从《大鹏湾》杂志走出了很多冒尖的作家,如主编张伟明,作家安子,编辑王十月,作家林坚,编辑郭海鸿、段作文等。他们都是从基层打工者做起的,了解打工者的心态,《大鹏湾》杂志的文章很受打工者欢迎。很多打工者枕头边身边放的就是《大鹏湾》杂志。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电子书、数字报、博客、QQ群、微信群、各大文学网站、论坛的发展,纸质媒体的打工文学杂志纷纷败阵下来。就连《江门文艺》(打工·生活)也在2013年停刊了,很多打工者都为此感到十分惋惜。《打工族》也停办了,很受打工者喜爱的打工文学杂志纷纷停刊停办。难道没有人写打工文学了?当然不是,这里面有市场经济和新兴载体的重寄,也因为很多有名的打工文学作家瞄准了大刊,如《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长城》等,他们坚守起步的阵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或许也是打工文学杂志逐渐消失的原因之一。

由于手机阅读的使用更加广泛化,纸媒的打工文学杂志的生存更加艰难了。加上80后、90后、00后打工者能够静下心来好好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交流方式不同,喜好不一样,纸媒书籍就被放在一边了。

很多消失的打工文学杂志,也有被街道文化所代替的,但是街道文化杂志没有之前打工文学杂志那种热情的景象。深圳的内刊有很多,也表达了打工者的一些心声,但是街道文化是宣传地域的公共文化。倡导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与真正的打工文学杂志有较大差异。

好在《宝安日报》2008年创办了《打工文学》周刊,填补了很多打工文学杂志消失的遗憾。《打工文学》周刊每一期的卷首语都写得如此经典,受到了众多打工作家作者的青睐和点赞;历任编辑也兢兢业业,将刊物上的文章编得很有看头。这说明打工文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沉淀,在文学领域还是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不能因为消失了很多打工文学杂志而停滞不前,《打工文学》周刊涌现了很多优秀的打工文学作家和评论家,可喜可贺。

据说著名打工作家张伟明曾为《大鹏湾》复刊多次奔走,不知道是否还有复刊的可能。要是《大鹏湾》真的能够复刊,将是打工文学爱好者的一大幸事,也是打工文学、打工文学杂志的一大幸事。

消失的打工文学杂志,有的是因无正式的刊号停刊,有的是因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无法生存而被迫停刊,有的是主办方不愿意办了而停刊。不管是哪种原因停刊,我心中对打工文学杂志的喜爱不减,那些消失了的打工文学杂志,会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