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想起快到“人七”了,叮嘱自己一定要买些红烛来,在正月初七“人七”这天晚上,按照老家过年习俗“发灯灯”,但过于忙碌,到初八中午才想起来,此时已经于事无补,只得悻悻作罢。
很多地方都要过“人七”,传说“人七”这专门为人类自己设立的祈福节日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老家陕西“人七”意为“人齐”。“人七”这天“发灯灯”,点红烛保佑家人平安,但不能放鞭炮,据说此举是出于家人安宁的考虑。
这天四处都是静悄悄的,就像热闹的春节突然被压了一个“暂停键”,与节日氛围格格不入,让人记忆深刻。
记得初七前两天,碎娃们就近到隔壁村子赶个小庙会,除了买些“呲呲”等鞭炮而外,大人们一定嘱咐买几把小红烛来。小红烛成人小拇指粗细,高低如小拇指处掌面,被一张草纸裹就,一捆10根左右,根据家里大小人口总数决定买多少,无论年龄大小,一口人点一根红烛。
入夜后,清水墙面的青砖窑洞里就会蒙上一片青灰色,偶尔,闪闪月光透过顶窗,在窑洞纵深处两排大大小小的陶土瓮面上泛出黑黝黝光泽,青灰和黝黑的色彩让“人七”的夜变的愈加沉闷,小红烛的出现,无疑打破了这种沉寂。
“发灯灯”一般是家里的女人操作的。在同样青黑水泥面的炕沿上,母亲掏出小红烛,和我一个一个念着家里的人名,边念边放蜡烛,这根蜡烛是父亲的,那跟蜡烛是母亲的,第三根是哥哥的…小红烛就像一家人,按部就班的站成两排。此刻,无论家人在哪里,都会有代表他本人的灯出现在这里,一家人以两排成对的“灯”的形式团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暖的时刻。
母亲把其它灯熄灭,点着小红烛,一刹那间,两排红烛形成的火堆跳跃起来,把整个窑洞照得亮红。看着和我眸子一样高的成排火苗冲天而起,我呆呆得不做声响,内心充满喜悦,任凭那红色的光冲透周遭的一切。
有时候幸福来得就是这么迅速,幸福地获取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很多时候,就我和母亲两人在“发灯灯”,其他亲人都远在外地,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聚少离多,而且母亲似乎也没有特别交代要默默祝福,但“发灯灯”的特殊仪式和氛围已经说明了它的非同一般,对亲人地思念和祈福油然而生,这一切带给幼时的我很多美好遐想。
在春节里专门为人们自己设置特别时段,寄予新年以新希望,祈福每位家庭成员幸福安好,这是传统文化赋予的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这样富有人文情怀、寓意深刻的节日理应根植于中华民族心灵深处,并得到传承和发扬。
小时候“发灯灯”心里到底是否祈愿过,已不重要了,记住那种内心幸福的感悟就好,又或是祈过愿,也要“发上等愿”天佑我父母之邦日益强盛,每个人都能够在盛世平安康健。
虽然今天我们一家依旧聚少离多,曾经带我“发灯灯”的人也已远去,但来年的“人七”,那成排的红烛将如期点燃,光芒依旧会如以往夺目,它会庇佑每个家庭成员,皆“择高处立”,望着那烛光冲天而起,照亮前行的路途,给你我以更多温暖和欣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