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杭州宣布未来三年建设150万平方米“人才专项用房”,纳入保障房体系。今年开工的50万平方米人才房占用了一半的经适房指标。根据政策,人才专项房可以市场一半的价格购买,被指是高收入者的福利。目前已有杨澜、余华、朱德庸等名流入住这些隶属保障房体系的别墅。这被人们质疑为,又是一场赢家通吃的游戏。
别墅本是奢侈品,如今杭州却鼓捣出了“保障房别墅”,真让人叹为观止。保障性住房制度,初衷是为了改善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如今,这样一个制度设计,却成了给成功人士的奖励。杨澜、余华之流,哪个不是身价不菲,他们需要政府拿穷人的东西去奖励吗?当太多人希望政府雪中送炭的时候,有的地方政府竟然偏偏爱上了让人心寒的“锦上添花”。
保障房究竟应该保障谁?看了下面新闻,答案不言自明。就在同一天,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对我国今明两年的房地产形势与调控作出分析,今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比去年上升了0.46,相当于普通城镇居民家庭8.76年不吃不喝可买一套房;蓝皮书还称85%家庭无能力买房——— 对于那些被基础住房压得直不起腰的人,才更嗷嗷等待“保障房”之哺,现在倒好,开着宝马奔驰的人住进 “豪华版经适房”,真正穷苦百姓却没人搭理,怎能让人“情绪稳定”地坦然面对?
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国家的经适房政策,给自己以及自己认为的“能人”建房,并非个案。河南开封此前就曾惊现“经适房别墅”,引起舆论大哗。对此类违规占用经适房指标为小集团谋利益的现象,经济学家茅于轼曾经指出,这就是“富人搭穷人便车”。杭州这样的“保障别墅”配给名人、大腕的作法,说他们在搭穷人的便车,未免过于轻巧,这分明是在抢穷人碗里的饭嘛,甚至说是劫贫济富也未必不可。
过去,我们为了提高发展速度与效率,对社会精英阶层进行各种优惠与补贴,这种作法在我国社会各方面尚不发达的时候,确实起到了一些激励作用。而如今,在公平至上的公民社会,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前段时间,因深圳市给马化腾发房补一事,网上骂声一片,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或许,那一点甜头,不管对马化腾本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所传达的一种价值指向,却灼痛着本已承受了太多的国民神经。
因为这样的价值导向,将会使社会向“马太效应”的路径演进。结果只会使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赢家通吃,会不断地制造新的不公。具体到经适房政策,让这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凭借着特权的庇护,合法地占有低收入者的福利,只会破坏公共福利政策,让真正的低收入者失去希望。不管“吸引人才”的马甲有多漂亮,这种对政策资源的抢夺,才是社会最大的不公,也是巨大的潜在祸害。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公众对分配不公的感受也更加敏感与强烈。当一些地方政府把经适房、限价房以各种名目与手段从穷人手中夺走,这是一种公然而卑劣的劫贫济富行为。保障房不是唐僧肉,不是谁都想张嘴吃一口。这样做,只会加剧人们的被剥夺感,如若这种状况得不到及时纠正,不仅将刺痛公众本已脆弱的神经,更将会加剧精英与民众的撕裂,严重影响社会的基本和谐。(田德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