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在1990年大声呵斥: “……背叛!背叛!除了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黑了心的总是极少数,诗人的诗行却是警钟:忘记他们就是背叛!” 人民日报上表达的担忧与呵斥,又过了十几年依然无人闻问。据媒体报道,麻粟坡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介绍说,有三十多位烈士的家属从来没有来祭扫过,原因大多数是没有路费,有些家属来了却没有了回去的路费。从2004年起,一段《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的视频帖在军旅同心网站、天涯社区等网络论坛转帖流传。
35207部队58分队汉族烈士赵占英1984年在中越边境的后续冲突中死于越军炮火,大腿及屁股全部炸掉,年仅19岁;在“老山之眸”拍摄的这段录像中,烈士母亲在整整20年后,2004年4月在侄子侄媳陪同下,从云南昆明附近的嵩明县终于来到麻栗坡祭奠。嵩明县和麻栗坡都在云南省内,相距不算太远,但这位母亲竟然等了整整20年!靠了当地政府近年来专门拨付给烈士家属的一笔祭奠费用,才得以到边境为儿子上香!发帖人无限酸楚地写道: “这是她第一次来,也许是最后一次了……” “比起那三十多位烈士的家属,赵占英的母亲算是‘幸运’的,但这20年后的‘幸运’里包含着的是怎么样的辛酸?做为军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那怕是战死沙场,我觉得那是军人的本份和义务,但做为国家,政府照顾烈士的亲属也是它义不容辞的义务。那三十多位烈士的家属我想肯定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要不然我怎么也无法想像,养了十八年的儿子静静地躺在烈士陵园里几十年而不去看他一眼,如果烈士泉下有知,不知他又该做何想?” 《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被网友制作成歌曲MV,竟然多达十几个版本,泪湿互联网!有网友转帖时忍不住质问: 《母亲无路费去看长眠地下的儿子,尴尬了谁?》
另有网友发帖说,赵占英一个幸存的战友从网上知道这个消息后,千辛万苦找到烈士家乡,站在这位老母亲家门口惊呆了:她家里除了一口破锅、一个土炕、一堆棉花套子,别无长物。烈士的父亲已经伤心地离开了人世。如果英雄在世,只要他有一份普通的生存能力、普通的孝心,老母亲的晚年也不至于如此艰难困苦。
这是佚名网友为赵占英母子写的一首诗: 妈妈,20年, 我知道你好难,好难, 我不怪你,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钱, 妈妈,你空手来的, 没有任何祭品, 我不怪你, 因为你没有足够的钱。 妈妈,我明白, 你还没有吃饭, 可惜我不能为你尽孝, 只能望着你无言。 妈妈, 你的哭声是那样辛酸, 我明白你嫌自己来得太晚, 妈妈, 你在我头上的拍打是那样的无奈, 我明白你在追问为什么要20年? 妈妈, 为了千万个另外的妈妈, 我和你都作出了无悔的奉献。 妈妈, 在你的身后, 是飞速发展的喧闹, 是灯红酒绿的金宵, 是耸入云端的豪华, 但是, 你感受到了什么,妈妈? 我不求再有什么额外的照料, 一声“烈士”已经足够, 我只求下个清明, 我的妈妈, 能够再来抚摸我的墓碑, 因为我的妈妈, 没有剩下多少20年!
与这些热血青年当年的慷慨献身相比,早已富裕起来的中国社会,到2008年热议该不该“抄底华尔街”的中国社会,近30年来,在“飞速发展的喧闹”、“灯红酒绿的金宵”和“耸入云端的豪华”中,对这场尸横遍野的南疆血战是不是过于冷漠,对这些民族英雄们的报答是不是严重不成比例? 历史错位在印度支那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他们把中国和印度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Indochine),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
就是世界地图上这3个不起眼的小国,先后把3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卷入腥风血雨,吃尽了苦头。
先是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派遣远征军接管越南,遭遇以胡志明为首的北越共产党政府的强烈抵抗。1954年奠边府战役,北越军队大胜法军,一纸《日内瓦协议》宣告法国殖民势力狼狈撤出印度支那三国。在东方的越南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的相继溃败,就是法兰西帝国的梦醒时分。法国电影《情证今生》、梁家辉主演的《情人》等,都是从法国女人的视角,描写法兰西在印度支那曾经的浪漫缠绵和那把握不住的逝水流年,极度的自恋自怜。 接着登场的是美国。这个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暴发的超级大国,自命为自由主义卫士,而把越南视为在东南亚对付共产主义扩张的桥头堡。美国从1955年起分别在南越、老挝扶植亲美政权,1961年对南越发动“特种战争”,1964年以北部湾事件为契机轰炸越南北方,1965年出兵南越,1970年在柬埔寨策动推翻亲近中国的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美国在东南亚的泥沼里越陷越深。美军在越南投下近800万吨炸弹,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总投弹量;使用了除核武器之外的几乎所有新式杀人武器,越南热带雨林成为野蛮的现代屠宰场。越南有多达160万至300万人因战争而死亡,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也为此付出代价。到1973年撤军前,5.6万美国人丧生、30万人负伤还不是最严重的后果,更要命的是,这场美国在海外延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给美国军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噩梦般的精神创伤。爱国主义与和平反战,维护自由与滥用武力,撕裂了整整一代美国青年的价值观。好莱坞越战题材的电影,大多是反战电影,如《猎鹿人》、《野战排》、《现代启示录》、《生于7月4日》、《阿甘正传》等,对越战持尖锐批判态度。近年来美军驻守伊拉克在国内引起的反对声浪表明,美国人要想回到全民拥戴的“爱国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越南的北方,雄踞着另一个地区性大国中国。对于越南独立运动和共产党革命来说,几十年来,中国始终是温暖人心的大后方。越南革命的发起人“胡伯伯”每次在越南境内待不下去的时候,总是躲到中国避难。胡志明和武元甲不仅与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交情深厚,甚至曾经受到中国国民党人的庇护。二次大战后法国远征军在西贡登陆,在北纬16度线被入越受降的蒋介石国军封锁了北上的道路,使北越胡志明政权有了喘息之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北越政府达成协议,中国人从云南边境源源不断地给越南人运去高射炮、轻武器、弹药、粮食等。新中国还向越南派出专家、顾问、工程和防空部队三十多万人。越南人引以自豪的奠边府战役,就有中国上将韦国清率中国军事顾问团驻扎在前线。中国对越南兄长般的仁爱,从一个细节可见一斑:周恩来总理考虑到越南运输战争物资主要靠妇女头顶肩扛,特意关照援越物资包装每件重量不得超过30千克。胡志明生前赋诗“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决不是句客套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