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23|回复: 0

加快“特殊、小众”工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发表于 2021-3-17 13:06: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加快“特殊、小众”工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题)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俊宇 郝赫)“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近年来,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一些特定行业,存在着不少从业人数少、技能水平要求高、院校未设相关专业的‘特殊、小众’工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7416厂班组长徐立平表示,“‘特殊、小众’工种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加快‘特殊、小众’工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制造业整体技能水平,减少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
  徐立平代表从事的火箭固体发动机药面整形,就是“特殊、小众”工种之一。但他注意到,每年举办的各类、各级别技能竞赛,尤其是高规格竞赛中,很少出现“特殊、小众”工种选手的身影。
  “这就意味着,在影响此类工种技能人员以赛促练、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时,也不能享受国家相关技能竞赛中获奖即破格晋升的激励政策。”徐立平代表说。
  “相对于通用工种,大多数特殊工种技能人员只能通过正常的等级晋升来提升职级、收入。”从学徒工成长为技师,徐立平用了16年,“对于现在的技术工人来说,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提升很快,一步一步晋升太慢了,不利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此外,在实际中,“特殊、小众”工种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特殊的技能背景和技能要求,因此各高职院校一般也不会设立此类专业。
  “技能人员往往是从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里招聘而来的,入厂前对所从事的特殊工种大多一无所知,培养方式也主要靠工厂的岗位技能培训、‘一对一’师带徒培训等传统方式。”徐立平代表指出,与职业院校的培训相比,这种培养方式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岗位工作,且理论水平提升较慢,不利于技能水平的创新发展。
  “我们是产业大国,每个‘特殊、小众’工种的背后都可能是成规模的技术工人。”为此,徐立平代表建议,将整个产业链中的相近专业的工种打包,建立行业培训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带动整个产业链制造能力提高;对符合要求的工种适时举办较高规格的技能大赛,提升和激励技术人员苦练技能的积极性。同时,要切实抓好国家有关各项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政策的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