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8|回复: 0

稳定物价打招呼 摇摆还是艺术

发表于 2010-12-9 11:27: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继食用油生产企业“被打招呼”不得涨价后,6日记者获悉,近日国家发改委又召集古船面粉、五得利面粉、利达面粉等大型粮企座谈,要求这些企业在明年“两会”前不得涨价,为弥补企业亏损,国家粮食局将安排企业竞购低价小麦。(12月7日《京华时报》)

不得不承认,事关公共利益,

对于物价的调控,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出手轻了,没人听,管不了;出手重了,又可能被认为是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复归。在这两难之间,“打招呼”就显得挺有管理智慧和艺术。它透露出的信号可能是,物价已经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现在,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必要再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再印发什么红头文,“打招呼”可能就够了。

从这一视角看,“打招呼”作为一种治理手段未尝不可。但是其预设的“两会前不得涨价”这个前提是值得推敲的。“两会前不得涨价”,这是为了堵代表和委员们的嘴,还是为了看好老百姓的钱包?“两会前不得涨价”,那“两会”后呢?这给市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为“两会”后物价和市场的走势留下了伏笔和隐患。同时,这也反映出公共管理部门对于价格干预政策的摇摆不定,更让公众怀疑政策的善意所在。

其实,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发达国家都曾经在价格异常波动的时候启动过行政干预措施来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比如日本,以独特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稳定物价。比如英国,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定物价……责任政府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保证供应、稳定价格、保障民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么做的。

所以,我们的公共管理部门在稳定物价问题上,“打招呼”不是不可以,但不能仅仅限于“两会前不得涨价”。毕竟,稳定物价,保障民生,不分“两会”前,不分“两会”后,而应是常态化、制度化。(石敬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