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86|回复: 0

“彩礼贷”真的是在体谅关心年轻人吗

发表于 2021-3-19 22:15: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青年报
谢乐滋

近日,江西九江银行一份“彩礼贷”宣传海报引发社会关注。海报显示,年满22周岁,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情侣一方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就可以申请彩礼贷,产品最高可贷30万元,年利率低至4.9%。

对此,银行客服人员解释网传图片只是宣传。该行客户经理还表示:“贷了款,你可以用它买车,也能够用来做彩礼。”“彩礼贷”本质上是消费贷,只是当地银行企图在营销上抖个机灵,但这个噱头受到广泛的批评。有人指出,这样的营销,“吃相”太丑,是对民间陋习的“煽风点火”,“宣都不该宣”。

彩礼、嫁妆是婚姻的传统习俗。在现代婚姻观念中,彩礼体现了家庭对新人的祝福。尽管“彩礼贷”只停留于概念宣传,却是一种危险的观念导向。有的地方因为观念落后,会将一定数额的彩礼,作为男女缔结婚约的物质前提,甚至形成攀比风气,从而加重年轻人结婚成家的经济负担。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引导,将危及乡土社会的发展稳定。

逐步摒弃陋习的不良影响,要久久为功,不能有丝毫妥协退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改平就提交了“遏制农村天价彩礼陋习”的提案。即便银行金融产品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信贷需求,但将营销盯准彩礼这样的“细分领域”,则是缺乏社会责任的炒作。

对年轻人喊出“彩礼开销不用愁,贷出稳稳的幸福”的口号,真的是在体谅关心年轻人吗?披着善意和祝福外衣的“彩礼贷”,恐怕只是变相迎合社会陋习,企图推广贷款产品罢了。对有些家庭来说,“彩礼贷”的钱或许不会花在彩礼上,但这场充满噱头的宣传,再度翻炒了社会婚姻焦虑,是场蹩脚的借势营销。幸亏这样的借贷产品,还未走向市场、面向大众。

“彩礼贷”貌似在解决社会“痛点”,实则无底线地迎合天价彩礼的陋习,间接纵容虚荣攀比的不良风气。对于此类不良营销行为,监管部门必须及时制止,防止其他银行竞相模仿,从而为银行业守正创新,推出便民利民的信贷产品,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