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花费上千万元的14个快速公交系统站点已建好1年,却迟迟未启用,成为厦门市主干道成功大道上的摆设。规划专家把原因归结于规划论证的时间太仓促,“从产生想法到拿出方案,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新建就拆,拆了再建,甚至没完工就拆了再建;或建了就闲,闲了再毁,甚至没启用就无用了。对此,我们批评已经很多了,如缺乏长期规划、重复建设、权力审美、面子工程、巨大浪费等。其实,退回到当时的背景看,类似厦门的快速公交,你还真不能说它们不是“民生工程”。
所以,我们当下急需讨论的是,以后如何预防和减少这类“民生工程”带来的巨大浪费。
现在政府所做的事,大都可装进民生这个筐,但多数民生里面包含着不同层次、不同收入、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民众的各自利益诉求,社会成员利益分化和观念分化及对民生理解的多元化,是一个既定和永远的事实。例如,南京不常过江的人对修过江隧道就不甚热心,甚至还有人怀念起轮渡的优哉游哉,而经常被堵在大桥上的人则对投巨资建过江隧道举双手赞成。
对一件具体的民生,大家各自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不同的看法,这应该是好事。智慧或做得好的政府,可借此避免在民生上的重大失误,政府应该放手让民主为民生导航,绕开暗礁,即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做出既有利于整体发展,又兼顾各个利益群体利益的决策,如此就可能无大错,无大的浪费。
具体地说,做好让民主为民生导航,要做好以下三条:
一是真心地建设阳光政务,让民生重大决策流程公开化,不遮不挡,做最细的解释,最大程度地打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共权力真正服务于公共利益。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官本位”,使政府决策始终放在公民眼皮底下,供大家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由“民意沸腾”入手解决一些民生问题或纠正我们执政中的偏差失误,应成为我们当下政治和社会生态中的常态。
二是执政者要极大地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于民生的广泛参与,建立多种公民意见表达和决策参与的平台,不要再搞“一致鼓掌通过”和“个个兴高采烈”了。事实上,现在世界上比较优秀的城市,大都有很好的人民性。这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上,发动民众参与,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和征集意见。反反复复,不厌其烦,这样不仅把人民的意愿、看法、憧憬、建议吸收到规划指导思想中来,更可通过这些调查逐步建立起关心城市发展的“民智”人群、机构和制度。城市规划和管理办法,应该大多数都来自人民的意愿和建议,不能用“经过专家多番论证”来搪塞敷衍。
三是让民主与民生相互促进,特别是,一些领导不要以为自己把握“全局”或“站得高看得远”而藐视或忽视各种民意,更不能因“话难听”就堵塞言路。通过民主与民生相互促进,一方面可鼓励提升公民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同时,可减少以至渐渐杜绝政府对民生项目的“一言堂”,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政治文明和执政水平,不仅有利民生,也推动民主建设。
当下,我们也要警惕,在权力日益受到制约和监督的大环境中,一些政府官员已开始借助“制造虚假民意”来掩饰自己的工作失误和谋取私利了,如假听证的走过场等等。所以,我们对民主为民生导航也要辨别真假,让真正的民主为真正的民生导航。(顾德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