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工人日报
       冬夜北京,22点,万家灯火暖,寒街人渐稀。位于王府井大街的“WeWork”共享办公区中,一间办公区里依然亮着柔和的灯光,屋里有六七个人坐在工位上,或伏案研读,或紧盯电脑,有节奏地在键盘上敲击出英文字母,或戴着耳机正在用英文进行线上交流……
这个“办公空间”里的人,既非企业员工加班,更不是网友在网吧里“冲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因为疫情而滞留国内、无法去国外读书的中国留学生。而这个“办公空间”,也被赋予了一个有意思的英文名字:“Sparklab学习空间”,翻译过来就是“灵感实验室”。灰白相间的墙壁上印着 “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经历是最好的老师)”的英文短句,在另一面玻璃墙上,签着所有在这里学习的同学名字。“这也象征着一种归属感吧”,发起人说。
总的看,这个“Sparklab学习空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安静的自习室;二是写字楼里的共享区,在这里可以舒服地坐在沙发座里看书、或者与伙伴交流,也可以在独立“电话亭”中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导师交流。第三部分是休闲区,提供零食、水果、咖啡、茶饮等。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因当前防疫需要,“Sparklab学习空间”中的留学生们只有通过大楼门口的健康码验证以及刷会员卡,才能进入这个学习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