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1|回复: 2

[转载] 妈妈忍住唠叨   孩子才能优秀

发表于 2021-3-22 09:31: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为什么不少家长活在焦头烂额中。

女儿学校调整成了春季作息,到校时间要提早半个小时。

原本早上时间就紧张,现在更是鸡飞狗跳。

首先,叫孩子起床是个大难题。

不管怎么喊,闹钟响几遍,女儿都闭着眼睛不肯起来。

好不容易把她拖起来,又要盯着她洗漱,催她吃早饭。

终于收拾妥当,火急火燎拉着她出门,又发现昨晚的作业没带...

痛定思痛后,我决定下一味“猛药”,彻底把包袱还给女儿。

于是,我告诉她:

妈妈事情太多,实在顾不过来,明天起请你自己定闹钟起床。

每天7点40,我们准时出门。

女儿表示同意,还嘟囔着说:我本来就可以,是你非要啰嗦。

第二天,闹钟响起的时候,女儿没动静。我忍着提醒她的冲动,继续等待。

过了几分钟,她挣扎着爬了起来,一通拾掇后,拉着我飞快出门。

我瞥了眼时间,竟然提早了10分钟!

后面几天,她有时早有时晚,早了我夸她继续保持,迟到了我就忍着不吭声。

终于,一段时间之后,她找到了节奏,早上再也不用兵荒马乱。

经过这剂猛药,我也终于明白,原来是我一直干涉太多,反倒成了孩子自觉的阻碍。

忽然想起一句话:每一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能忍”的妈。

会忍,才是当妈的高级境界。

妈妈忍住唠叨,孩子才能优秀。
如果问,家中谁是说话最多的人?答案一定是妈妈。

因为,妈妈的催促和唠叨几乎无处不在。

提醒孩子作息,快点睡觉、快点起床、快点吃饭;

提醒孩子学习,快点写、快点看、快点读...


说实话,谁也不想这么唠叨,可孩子的自觉性不够,怎么提醒都不管用。

于是,妈妈的唠叨又只好加剧。

然而,过多的语言刺激,其实并不会让孩子变得自觉,相反,它会让孩子失去耐心,直至麻木。

孩子要么充耳不闻,要么产生逆反心理,你越说孩子越不肯听。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

演员孙茜就曾在节目中分享过自己类似的经历。

小时候,她每次放学回家,妈妈会不停地催“写作业了没有?赶紧去!”

她原本正要写,听到妈妈催,逆反情绪上来,反而不想写了。

后来,她就抗拒写作业,每次都等到妈妈催,才慢吞吞地开始。

图片
更糟糕的是,唠叨会在日积月累中,毁掉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自信。
因为,父母盯得越紧,安排得越细,孩子就越不需要自控,最终彻底放弃自我管理。

有的妈妈会很担忧,如果不去提醒,难道要任由孩子散漫拖沓吗?

董卿说过一句话: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孩子也许不会听我们的话,却会模仿我们的行为。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有这样一幕:父亲正在工作,儿子马飞问“爸爸我也能不睡觉吗?”

爸爸回答:“你自己的事情,以后不用问我,你自己决定。”

马飞眼前一亮,第一次有了掌控自己的感觉,他看着伏案工作的爸爸,自己也起身翻起书来。


有句话说,真正的爱孩子,半张嘴就够了。
与其过多开口干扰,不如以身作则引导。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机会学习掌控自己的船舵。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
很多时候,我们忍不住伸手,忍不住开口,是出于心疼,出于担忧。

可是,这究竟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还是孩子真实的意愿呢?


妈妈伸手太多,孩子就会变得依赖;妈妈开口太多,孩子就会变得怯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2 09:46:47 | 查看全部
挺有道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22:10:40 | 查看全部
     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