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回复: 0

跨界传奇 梦想开花

发表于 2021-3-22 10:52: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叫凌建军,来自现任江苏泰隆机械集团公司技能考评办公室数控编程员、主任。
屈指一数,今年,我跨进江苏泰隆机械集团整整20年了。20年为了圆一个梦想,20年终于梦想成真。我从一个大学历史系的文科生到“江苏省技能大师”,从一个数控机床操作工到手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泰州名匠”“江苏工匠”,真的是恍若一梦,梦得自豪,梦得香甜!我深深地感觉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去顽强拼搏,就一定能梦想花开。
回想起刚刚站到数控机床面前的那一幕,真的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机床上那星罗棋布的功能键,浩如烟海的数据和指令,让我这个门外汉一阵阵头晕。冷冰冰的机床似乎也在讥笑我:我是个神奇的机械,你这个文科生也想驾驭我吗?在我面前,这个数控机床就好像一匹烈马,而我,偏偏要当一名好骑手。要想驾驭它,首先就要认识它,熟悉它,和它交朋友,才能和它“对话”、交流,让它服服贴贴地为你所用。于是,我跟在集团公司唯一的外聘操作工程师后面认真地观察、细细地揣摩。为了打好基础,我把学徒工资几乎都用来购买数控机床的相关书籍,甚至将借阅的珍贵书籍拆开一一复印,再装订成书,反复研读。那些公司不能外借的书,我就动手摘抄。4年的时光,我所摘抄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践的笔记本堆成了一尺多高的“小山”。在车间里,我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和数控机床不离不舍,“相依为命”,节假日也常常溜进车间和它“亲近”。饿了,就用面包、方便面充饥;困了,倒在厂房里的铁床上,稍作休息,整个人都陷入一种“痴迷”的状态。就这样,我夜以继日地拼命学习和摸索,仅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并能单独上机操作了,很快从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企业数控加工的骨干。2014年6月,在江苏省第二届技能状元大赛中,我从全省5万多名机械操作能手中脱颖而出,荣获江苏省数控加工中心单项技能状元,并且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一举成了业内的尖兵。
我所效力的江苏泰隆机械集团是我国减速机与钢帘线领域的行业排头兵企业,近年来围绕国家“工业强基”战略,挑起“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责任担当,每年都要开发研制数十种国内领先、替代进口的高精密机械传动装备。然而,要开发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产品的加工精度就成了难以逾越的、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既然数控机床已经被我征服,成了我的好伙伴、好帮手,我就要用它来突破“瓶颈”,不断创新,保证企业的产品加工精度,保证新产品的顺利面世。
2016年10月,泰隆集团钢帘线设备制造公司接到全球轮胎大王——法国米其林公司的一批钢帘线双捻机订单,必需在两个月期间交货。在对该产品机体加工时,却发现该部件的深孔膛加工要求超出国内专机加工深度的两倍以上,我们的加工技术能力远所不及。怎么办?难道眼睁睁地让这笔大公司的大合同从身边溜走吗?当然不能!我下了决心,一定要和我的数控设备同心协力啃下这块“硬骨头”,创造一个奇迹!于是,我把铺盖搬进车间,饿了方便面,困了打个盹,不眠不休地进行技术攻关。坚定的意志加上智慧的火花,再加上得心应手的设备,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月后,我自主设计并生产了一把神奇的深孔镗刀,半个月之内就完成的加工工艺,提前交付了产品、履行了合同。紧接着,集团公司接到了双行星减速机订单,也是充分应用了这项创新技术,加上修改工艺、改进设计,大大减少了制造材料,节约了加工工时,使这一新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了30%以上。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一项工艺的改进、一项技术的创新,就能开发出技术领先、市场迫切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并由此开辟一片市场,惠及一方产业,对国民经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新疆建设兵团一家大型农场在开发一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型采棉机时,由于产品的核心部件拨挡曲轴的精度达不到要求而中断了新产品的鉴定,并将影响秋季数万亩棉田的收获。他们慕名找到泰隆集团,请求我们在20天内攻克制约瓶颈。我接到这项紧急任务后,立即和技术团队研究加工工艺,从调整技术参数入手,绘制了上百份工艺加工图,设置了10多套专用工装夹具辅助设施,大大压缩了加工工序,其中一种零件由原来的近3个小时压缩在5分钟之内完成,保证了产品精度要求,提前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几年来,在创新理念的推动下,我和技术团队通过课题研究、技术攻关,为企业创造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已达数千万元,工人们给了我一个自豪的绰号:创新加速机!
20年来,我从一名数控机床操作工成长为公司技能考评办公室数控编程员,身负的责任越来越重,担当也越来越大。技术攻关十分艰难,成长过程十分坎坷,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总结、积累、汇集,把自己的种种发现和感受及所获所得尽量用笔记下来,积累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践知识密密麻麻记了几十本笔记。数控设备的编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除了广泛使用软件编程外,人机对话式编程成了现在新系统的主流,光是吃透原理还不行,要转化为加工程序还需一步一步地分解、转化,要让操作工便于操作使用,不知要耗费多少心血。每当进行新的编程,我总要在10多天时间里,每天站在机床边编写、调试,“人机合一”地完成项目。20年来,我将自己的心血相继编制出“数控机床操作规程”、“加工中心编程手册”、“设备维护保养手册”以及数十种加工工件操作规范,把数控设备的操作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好让操作工人踏上坦途,步入捷径。这些文字虽然都是我智慧的结晶、心血的花朵,但是,若不是集团公司给了我用武之地和人生的舞台,这些收获从何而来?因此,它不应该是我个人的“宝贝”和“秘笈”,而是集团的财富,属于每一个泰隆集团的员工。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实干才能兴邦。江苏泰隆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殷爱国说得好:“当前我国各种行业最缺乏的是拥有若干实干奉献精神和潜心钻研并掌控高新技术的顶级劳动者。”泰隆机械集团要想始终在行业的前沿一路领先,就必须永远站在技术先列,让企业在技术改造大潮中屹立不倒。因此,只有我凌建军一个或少数高级技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凝心聚力,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去打造、建设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创新团队,才能实现这个宏大的目标。为此,近年来我主持为企业培训了上千名车、磨、铣、镗一线操作工,每年定期举办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班,为企业培养了数百名高级技工,并多次成立项目研究组,开展学历提升活动,充分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我们公司的员工钱文龙,在一次数控技能培训后,大胆地对“多工位加工技术”提出新的见解。我发现他是一个有思想有创见的苗子,便鼓励他大胆尝试,并手把手地指导他,配合他排除多工位干涉问题,实现了多工位同时加工,提高了20%的生产效率。他又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多种型号的产品生产中,获得了“泰州市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近几年来,我们企业有400多人获得了技师称号,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技术人才,在泰州市组织的各类职工技能竞赛中,我们的参赛选手多次夺魁。优秀的技术团队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发挥了坚强的支撑作用。
党和国家提出弘扬和发挥“劳模工匠精神”,让我这个普通技术工人拥有了光明的未来。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我国有更多的创新技术成为国际标准,通过不懈地奋斗,努力让这个梦想在在自己手中实现,我必将为此奋斗一生、奉献终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