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405|回复: 0

谨防量子概念 成为一种“营销纠缠”

发表于 2021-3-22 11:41: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为创新产业的“明星”,量子科技近年来备受关注。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近一年来,全国各地冒出2000多家各类“量子企业”,将量子力学原理与化妆品、农业、食品、服装、汽车等传统产业“嫁接”。(3月17日 《工人日报》)
真实诚信是商业营销的基本伦理,也是商业营销的法律底线。《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目前,打着“量子+日用品”旗号营销,大都属于对消费者的欺骗、误导,属于用科技概念炒作薅消费者的羊毛,逾越了诚信底线和法律底线。要谨防量子概念成为一种“营销纠缠”,对于量子日用品营销,监管部门需加强关注与排查,全面清理取缔并曝光虚假营销行为,联合消协等消保组织向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网络平台企业应尽到管理责任,对入驻商家的量子类产品、服务或营销行为进行审验把关,如商家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科学证明,则不允许商家从事相关量子日用品营销,或者要求商家下架相关量子产品或服务,发现涉嫌违法线索后,网络平台还有义务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当然,消费者也应增强科学素养,擦亮眼睛,看清量子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别盲目相信量子营销,别被量子营销牵着鼻子走。
我们要支持量子科技的发展,但要提防量子科技被滥用。各地在招商引资、企业审批等工作中,不宜对“量子科技”来者不拒,而是应该增强审慎意识,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甄别真假“量子”,从源头卡住蹭量子科技热点的忽悠行为、违法行为。□李英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