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发放的住房(租房)补助8个月无人问津,不是没人需要,而是达不到申领条件。这样的事发生在周林所在的沈阳一家科技服务企业。在岗员工31人无一人满足条件,每人每月3000元的补助至今躺在账面上。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部分企业存在用福利待遇“画大饼”吸引员工,在发放中又变相减少甚至虚假承诺的现象。(3月18日 《工人日报》)  
企业福利待遇涉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历来备受关注。虽然目前我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发放福利,是否发放福利完全取决于企业的自主,但企业也不能据此对员工“画福利大饼”。不着边际地给员工许诺优厚的福利待遇,然后又设置种种苛刻条件,让员工再怎么努力也摘不到福利的“桃子”,无疑是对员工的欺骗。如此违背基本诚信的做法,必然会招致员工的“用脚投票”。近年来,不少企业因福利待遇未落实而遭遇员工频频跳槽的诸多案例,都充分证明了“画福利大饼”的做法不得人心,企业对此应保持足够理性。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昌。不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都应遵守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企业通过“画福利大饼”来忽悠员工,既严重违背诚信原则,也侵犯了员工权益,必须“零容忍”。对此,除了要引导企业强化诚信守约意识、对其失信行为给予严厉惩戒外,在法律修改完善尚需时日的语境下,应引导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增强维权意识,把约定的所有福利详细写入劳动合同,避免维权时“空口无凭”的被动局面出现,从源头让企业“画福利大饼”的歪念不再得逞。□张智全 |
|